经过大规模扩产后,磷酸铁锂到底会不会产能过剩?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统计发现,各路厂商宣称的扩产规模加上现有产能已经超500万吨,明显超过2025年的下游需求。按照正常扩产周期,过剩将在明年出现,但受限于能耗指标、锂资源短缺等因素,这一时间点或将推迟。
入场的竞争者并非看不到风险,部分扩产公告有“蹭热点”之嫌,后期产能落地存在不确定性。传统厂商和跨界玩家各有所长,产能集中释放带来洗牌之时,缺乏工艺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的生产商将率先出局。
竞争不止发生在生产者之间,磷酸铁锂本身也在被多种材料围猎。随着价格水涨船高,磷酸铁锂的性价比优势逐渐减弱,而能量密度已经逼近天花板。钠离子电池、锰酸锂等替代方案“虎视眈眈”,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路线即将展开市场争夺战。
500万吨巨量产能袭来
“如果磷酸铁锂厂商一味疯狂上量,那么将来投产之日就是巅峰下降之时。”在磷酸盐领域从业二十年,见过几轮周期起伏,天津斯科兰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刚对记者感叹。
过去一年,扩产公告在磷酸铁锂行业此起彼伏。参与竞赛的不仅有德方纳米、湖南裕能等老牌厂商,更有来自钛白粉和磷化工行业的龙佰集团、中核钛白、兴发集团等跨界玩家,扩产项目动辄以10万吨计量。与此同时,产能过剩的隐忧也逐渐蔓延。
记者梳理了近期磷酸铁锂扩产情况,大小项目接近40个,扩产总规模达490万吨。这一规模已经相当于2021年中国磷酸铁锂出货量47万吨的十倍,若全部落地,加上现有产能,届时将有500万吨以上的巨量产能出现。这仅仅是不完全统计,实际规划可能更多。
500万吨的磷酸铁锂能消化么?关键要看动力电池和储能两大块市场的增长空间。
据高工锂电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5%以上,这将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100GWh。储能市场拐点也将加速到来,预计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16GWh。再加上轻型车、低速车、重卡、船舶等场景需求,2025年全球合计需求将有望达到1800GWh。
综合多位业内人士经验,1GWh电池需要消耗0.25万吨磷酸铁锂,以此推算1800GWh对应的磷酸铁锂需求量为450万吨,上述产能规划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更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电池都将采用磷酸铁锂路线,经过了一年的产销量逆袭,铁锂电池在去年刚刚与三元电池平分秋色。这意味着450万吨的需求量是极度乐观预期,而产能过剩则是大概率事件。
“供应链信息的传递具有不对称性,在某种程度上营造了磷酸铁锂市场的虚假繁荣。”高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梁告诉记者,终端需求旺盛导致市场情绪过分乐观,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业内企业都想以规模优势抢占市场地位,消弭边际成本。而事实上,车企、储能等客户在制定销售及装机目标后,一般会寻求多个供应商,而上游供应商的扩产会按上限匹配其需求,这在无形中会放大实际需求,误导上游盲目扩张。
这轮扩产大潮是从2020年下半年涌起的,当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升温。下游突然爆发的需求沿着“整车-电池厂-材料厂-资源端”层层上溯,让供应商措手不及。磷酸铁锂价格应声飙涨,从2021年初的不足4万元/吨涨至如今的超14万元/吨,涨幅达250%。生产商利润也肉眼可见的提升,行业前两名的德方纳米和湖南裕能在2021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分别为22.47%和24.75%,远高于前一年的10.18%和16.18%。
而就在2020年之前,磷酸铁锂行业刚刚经历低谷,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尚未成熟,补贴政策以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为重点,因此市场偏爱三元电池,完成一轮产能扩张的磷酸铁锂厂商遭受打击。李积刚回忆,近十年来磷酸铁锂产能利用率最低时只有20%,而价格最低曾做到2.8万元/吨,每吨只有1000元左右的毛利。
磷酸铁锂的扩产周期并不长,业内认为普遍在6-12个月。“从去年出货量来看,一部分新产能已经落地了,从2020年底着手准备,在去年底就应该具备投产能力了。如果顺利推进,最快今年下半年就会出现过剩风险。”李积刚表示。
行业扩产进度慢于预期
单从各家规划数字上看,产能过剩已经是磷酸铁锂行业的“灰犀牛”,但它究竟何时到来,需要紧跟产能落地进展来判断。
龙佰集团是锂离子电池材料跨界玩家中进展领先的,公司在2月15日披露了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一期建成试生产公告。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来到位于沁阳市的生产基地探访,该项目总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4栋大型厂房在原有基础上经过改造,具备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的能力,目前已有2栋基本配齐设备。产线核心设备为8条各80米长的窑炉系统,对应一期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产能。
车间负责人介绍,产线在去年除夕完成第一次投料,目前一期5万吨在试生产,本月底经过检验调试后即将可以正式投产。“项目预计今年三月份可以达标投产,今年下半年可以达到销售满产,现在已经在和下游客户对接送样,客户验证周期大概在3-6个月,其中大部分是动力电池厂商。”
记者还了解到,位于焦作市的磷酸铁项目紧邻龙佰集团的钛白粉生产线,可以便捷利用到双氧水、氢氧化钠、硫酸亚铁等副产品作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