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观点:反弹持续性观察什么信号?
时间:2022-02-21 00:00:00来自:信达证券字号:T  T

核心结论:反弹结束时间最早可能在3月初。3月两会是很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前,政策比较友好,稳增长政策还可以有更多期待,预期和逻辑主导市场。两会后,基本面数据将会更重要。所以3月初两会前后,将会是第一个反弹可能结束的时间点。当然更重要的验证,要等3月中下旬-4月的季报和行业高频数据。我们判断如果业绩趋势往下,则指数的走势将会是熊市,如果业绩趋势持续改善,则指数将会重回牛市。我们的判断是战略上,2022年将会是压缩版的2018-2019,上半年类似2018,下半年类似2019。春节后出现的反弹是战术性反弹,主要催化剂是“稳增长政策推进+业绩空窗期+超跌反弹”。

(1)反弹后的两种走势。春节前的调整,万得全A最大跌幅-10.18%,与2021年春节后的调整幅度(-9.99%)相差不大。最近两周,股市有了小幅的反弹,指数反弹后如何演绎?如果回顾2021年春节后的市场表现,2021年的调整,是新能源相关板块的技术性调整,但却是消费板块年度休整的起点。在调整期间和反弹初期的时候,板块差异度并不是很极端,但到了6月份以后,板块表现差异度很大。背后反映的是消费和新能源板块Q2以后基本面的巨大差异。

以此来看,反弹过后,到2022年Q2,重点将是再次研判各行业业绩趋势,我们判断如果业绩趋势往下,则指数的走势将会类似2021年的消费,如果业绩趋势持续改善,则指数将会重新回到牛市。

(2)最悲观的情形:2018年每次反弹后是怎么结束的?我们认为2022年上半年可能会是mini版的2018。2018年Q1的调整,开启了年度熊市。随后市场出现了多次反弹,第一次反弹(3月两会前后)和最后一次反弹(2018年11)最强,幅度均超过10%(万得全A口径),中间的两次反弹(5月、7月)力度较小。那么这些反弹都是如何结束的?有什么规律性的信号?

2018年市场的焦点是中美贸易冲突,每一次美国加征关税,都带来了市场的加速下跌。但如果仔细观察,能够发现,中美贸易冲突,大多是出现在下跌的过程中。反弹结束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事件冲击。

我们认为行业量价可能是更重要的反弹结束信号。2018年3月反弹结束后,出现了商品价格集中调整(螺纹钢和铜)。2018年6-7月,伴随着动力煤和铜的价格调整。2018年10月,消费行业销售数据出现阶段性问题。

风险因素: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美股剧烈波动。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