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反复上演。势如破竹的公募基金行业,又在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栽了跟头,那就是规模与业绩的平衡。
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日前跌出蚂蚁财富金选周销量榜。事关百亿规模基金,加之中欧医疗健康近期出现较大回撤,金选榜单迅速发酵成为行业热词,并牵涉出榜单规则、平台责任等诸多议题。
中欧医疗健康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在金选周销量榜中名列前茅,平台是否有意引导?对投资者而言,购买该基金C份额持有70天以上成本即超过A份额,而中欧医疗健康C份额一度热销,平台是否尽到了告知责任?回撤超40%的基金产品为何依然属于金选基金?行业主题基金规模边界在哪里?销售平台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针对这些问题,蚂蚁基金董事长王珺近期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独家专访,逐一回应前述质疑。
金选榜单还将继续优化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蚂蚁财富对金选周销量榜单在呈现规则上有一些改变,净赎回的产品不会出现在这个榜单上,如何考虑的?
王珺:对于金选榜单,我们一路走来思考很多。榜单最初的设立是行业惯例,很多平台都有,包括传统渠道、互联网平台。之所以有这类榜单,是因为原来交易所披露数据的时候,股票在流入流出时都有销量排名,这是一个客观数据。所以,基金业就沿用了原来在交易所跟股票相关的惯例。
我们认为,单靠销量排行来给所有的基金做排序,不太科学,也不太全面。这次引起大家关注的金选周销量榜单,在183只金选基金里,按照用户较能理解的维度做了一些排行。然后周销量排行只是榜单页面非常靠里的一个排行,如果注意观察,其实周销量榜单是要右滑后才能看到,这是我们刻意淡化处理的结果。
金选榜单当中除了销量维度以外,还有过去五年、过去三年长期绩优的排行,也有定投的排行。我们把这些排行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希望用户全面关注市场客观数据,这是引导用户的第一个方向。
我们几次迭代的方向是把销量榜做一些更精准的优化,这次做周销量榜单优化,就是因为销量榜单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展示市场情况,因为该榜单是看购买的人数。但有的产品已经净赎回了,净赎回以后继续看购买人数,不是很科学,所以做了一些调整,叠加了净赎回的附加条件,主要逻辑还是按照购买人数来排名,如果净赎回,就不会在榜单呈现了,这些都是客观数据维度。
后续我们将考虑是不是应该更进一步淡化处理销售榜单,强调按照过去三年五年比较好的长期业绩等科学维度来看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是否考虑把周销量榜撤掉,不展示这个数据?业内觉得周销量榜、周产品业绩排名,都是非常短期的行为。这个展示并不能构成有价值的参考,反而会助推短期的购买行为。
王珺:我们的确在考虑优化,甚至进一步淡化榜单,可以关注我们后续的动作。除了销量相关的榜单,现在所有的排行榜单,不管是定投、五年绩优,我们都会做一些优化。
证券时报记者:现有的183只金选基金中,行业主题基金占比多少?
王珺:183只金选基金中有33只是偏债的稳健型产品,比如固收和“固收+”;偏股基金有150只,其中全行业配置的占69%,行业主题类的占31%,包括消费、医疗、科技、制造这四个赛道。
入池标准如何定?
证券时报记者:对投资者来说,配置单一行业主题基金的风险是比较高的。中欧医疗健康最大回撤超过40%,继续将其保留在金选池的考虑因素是什么?金选基金对于回撤是否有量化标准?
王珺:目前中欧医疗还在我们的金选池里。金选基金选入分两大方向:偏股和偏债。偏债基金固收和“固收+”有回撤要求,例如“固收+”要求回撤在3%以内,追求5%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我们把用户对于这些回撤的要求和诉求,跟基金评价机构沟通后共同做好筛选。
偏股型基金选择主要看三方面:第一,基金是否有明显的超额以及超额来源的可解释和可持续性;第二,看产品风格是否漂移;第三,未来持有三年是否大概率跑赢偏股平均水平。
综合上述三个指标,近一年整个医疗行业都在下跌,这是β的下跌。葛兰这只基金跟其他的医疗行业基金相比(包括跟医疗指数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超额,哪怕回撤40%,大家要仔细拆解业绩归因。后续会在基金产品的详情页里把基金的β和α拆得更细,帮助用户去理解,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截至2月18日,中欧医疗健康C近三年收益率是138%,近五年是202%,大幅超过偏股平均收益。
是否调入调出金选池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今天因为它跌了,就把它从金选池拿掉,是一个最简单的选择。但是如果真正地从“坚持”这个框架来讲,还是要在低点的时候有一些忍耐。如果未来它在上述三方面不符合,金选将会持续地观察,后续也要一起去做用户沟通。
证券时报记者:也就是说,金选基金对于偏债型产品有回撤要求,但对于偏股基金是没有回撤的量化指标?
王珺:对,偏股基金盈亏同源,单看回撤不是特别科学,还是要看它的超额来源到底是什么,有没有消失。
183只金选基金中,30多偏债、100多只是全行业配置基金,均衡配置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选择。因为这两年行业主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