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报季,却还没找好审计机构,有些公司“淡定”得让监管机构都着急了。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6日,已有13家A股公司被交易所催促聘请2021年度审计机构。催促之下,有些公司仓促改聘审计机构,有些公司却连审计机构都难以找到。
“若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经审计的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可能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上交所、深交所多次在相关函件中强调,按照退市新规要求,上市公司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披露年报,且年报中的财报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事实上,上述13家公司大多被实施了风险警示,众多问题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难度加大。业内人士认为,交易所发函催促公司选聘审计机构,也是向市场揭示风险。如果一家公司2月底前还不能确定审计机构,即使不能明确该公司将会退市,也能说明其风险较大。
ST公司是“选聘难”主力
被交易所发函催促的多为ST公司,可以看到其自身情况较为复杂,也是导致迟迟未能聘请审计机构的原因。
以*ST昌鱼为例,公司2021年11月4日确定续聘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称“中勤万信”)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到了2022年1月27日,中勤万信发函称,由于业务量较大,至今尚未开展*ST昌鱼2021年度审计工作,经审慎评估各项因素预计无法按期完成审计工作,提请不再继续担任*ST昌鱼审计机构。
中勤万信在临近年报披露期“爽约”背后,*ST昌鱼的情况不容乐观。*ST昌鱼2020年财报被中勤万信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或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同时,公司2020年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专项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情形,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对应的是,*ST昌鱼预计2021年营业收入约1.1亿元,扣除与主业无关和不具备商业实质收入后的营业收入约1.06亿元,净利润约亏损285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3450万元。
如今,在*ST昌鱼同意上述“爽约”后,截至2022年2月16日尚未披露是否聘请2021年度审计机构,而其预约了2022年4月30日披露2021年年报。
“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对方也要评估上市公司的风险,这是双向选择。”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表示,现在审计机构压力很大。一些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本身有众多优质客户,没必要去刻意承接ST公司的审计业务从而影响了其他业务开展。
2022年1月25日,*ST科迪回复关注函称,拟聘请的审计机构已进驻公司,但是其众多问题或令会计师事务所望而生畏。*ST科迪2021年5月6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主要是2020年财报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基于公司存在其他应收款、预计负债确认、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问题。
2021年9月16日,*ST科迪收到河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书》等文件显示,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并且未按规定履行2016年至2019年有关临时信息披露义务。
接受*ST科迪的聘任,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是不小的挑战。*ST科迪称,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将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更正后的财报全面审计,并出具新的审计报告或专项鉴证报告。截至2022年1月25日,*ST科迪仍在加快推进上述工作。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上市公司年报研究中心主任叶小杰认为,ST公司普遍在经营业绩、公司治理或其他方面存在问题。从会计师事务所角度来看,ST公司的内部问题比较复杂,提供审计业务的风险较大,在充分衡量风险和收益后,愿意承接这类公司审计业务的意愿都比较低。因此,这类公司确实可能遭遇无法选聘到年度审计机构的情况。
股东存分歧导致“改聘难”
除了经营不佳难聘审计机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意见不一致也会导致聘请审计机构一拖再拖。
2021年11月9日,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拟聘任深圳久安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称“久安事务所”)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主要是原审计机构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影响公司审计事务开展。
然而,在2021年11月24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未名医药拟改聘审计机构的议案被股东投票否决。2022年1月27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指出,未名医药仍未聘请2021年审计机构,而公司预约2022年4月30日发布2021年年报。
叶小杰表示:“上市公司改聘审计机构却被股东大会否决,可能是不同股东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在股东大会上相互掣肘。”
事实上,未名医药拟改聘审计机构议案被否早有预兆。在2021年11月5日召开的董事会上,未名医药董事于秀媛投出反对票,并指出久安事务所的执业能力不足,其项目合伙人及签字会计师在2008年被证监会行政处罚,且执业年限短,建议选择国内排名靠前的审计机构。久安事务所截至2020年末的合伙人、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分别为2人、15人、20人,当年总收入110.75万元均来自审计业务。
改聘审计机构议案被否,面对日益临近的年报披露截止日,未名医药选聘2021年度审计机构似乎更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