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
瑞银证券当年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就是得益于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通过先行先试,瑞银成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中国市场拥有全牌照的外资证券公司。
全世界金融服务业最大的两个市场,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如果要寻求增长,就不可能忽视中国。过去几年,瑞银集团在中国的员工总数已经从500人扩张至超过1300人。瑞银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把中国市场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投入。
中国市场对每一家外资券商来说可能意味着不同的机会。外资券商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差异化地在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里展业。
2005年,瑞银集团受邀以先行先试的方式重组北京证券。经历了一年多的谈判后,2006年12月,瑞银证券正式注册。日前瑞银证券迎来其在华成立15周年。
回顾过去15年,瑞银证券的发展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真实写照:2018年瑞银集团增持股权至51%,瑞银证券成为《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后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合资证券公司;2019年瑞银证券执行了首家由外资证券公司担任保荐机构的科创板上市项目;同样是2019年,瑞银证券获批成为首家拥有债券通报价资格的外资券商;2020年QFII新规实施首日,瑞银成功完成首单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瑞银证券也是唯一一家同时拥有转融通证券借贷及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外资券商,更是唯一一家获得场外衍生品二级交易商资格的外资券商。
近日,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瑞银证券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最早的一批受益者。中国资本市场将持续扩大开放,并且不断深化改革,这既是我们的信念,也是当年瑞银集团来到中国市场投资发展的初衷。”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最早受益者
“瑞银证券当年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就是得益于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通过先行先试,瑞银成为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在中国市场拥有全牌照的外资证券公司。”钱于军说道。
他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将持续扩大开放,并且不断地深化改革,这是瑞银集团的信念,也是当年瑞银来到中国市场投资发展的初衷。15年以来这一信念不仅被验证,而且资本市场在某些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超越了预期。这两年,科创板、港股通、债券通、沪伦通、QFII新规,都已经为瑞银证券各条线业务带来很多新机遇。瑞银证券也将继续发力,并且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作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最早的一批受益者,瑞银证券未来也将继续致力于做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者和推广者。钱于军表示,瑞银集团CEO明确指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将是瑞银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增长点。
钱于军认为,全世界金融服务业最大的两个市场,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而如果要寻求增长,就不可能忽视中国。过去几年间,瑞银集团在中国的员工总数已经从500人扩张至超过1300人。瑞银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把中国市场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同时,这也是绝大多数外资机构的共识。因为,仅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多数外资机构都会意识到中国市场体量巨大,增长无限。
当前中国正处于非常重要的从人均GDP1万美元走向2万美元甚至更高的阶段。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人均GDP水平更高。有一定的稳定收入,并且有比较强烈的投资需求的人群是所有金融服务业最根本的基石。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人群在中国的体量达到数亿人口,国内金融投资服务总规模达到百万亿元人民币,未来甚至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对此,钱于军表示,这一群体中的很多人受到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对金融服务产品的多元性、专业性、复杂性的要求,相比于之前几代人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外资机构只要有看家本领,只要在某一个或几个类别的领域内有专业实力,都会意识到应该在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中施展拳脚。
外资券商的根本优势在于跨境
自2021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全面取消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券商新设申请也按下“加速键”。
对于外资券商在中国的布局,钱于军认为,除了国际经验、国际理念、国际网络以外,外资机构最终的优势还是提供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比如,为中国的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管理财富,投资的理念和模式完全可以借用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再比如,在投行业务领域,瑞银拥有跨境业务的视角,能够把集团在境外与中国境内投行业务的不同平台,整合到一个大的平台上。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境内外两边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并且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后反而能够促进证券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格局。钱于军表示,与本土券商不同的是,外资券商往往拥有各自的优势,不会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对于外资券商来说,母公司所见长的便是其最大优势。中国市场对每一家外资券商来说可能意味着不同的机会,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差异化地在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里展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外资股比限制的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