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年伊始,A股市场风格快速切换,新能源、军工板块面临重挫,部分基金开年以来跌幅很大。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今年以来跌幅超10%的主动偏股基金在200只以上,其中跌幅最大的当属长安基金旗下长安鑫禧和长安裕盛,开年以来短短13个交易日,两只基金的A份额单位净值分别暴跌了22.25%和22.11%,短期内如此大的跌幅,让人大跌眼镜,俨然熊市。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只基金在去年的结构性市场中已经出现亏损,单位净值分别大跌16.87%和18.29%,而去年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约9%。这两只基金净值连续重挫实在难以置信。
2022年以来跌幅较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而今年以来,银行、地产、家电涨幅居前,去年集中持股新能源的公募基金,在市场风格快速切换中,也开始积极调仓换股。
据记者业内调研,目前部分绩优公募积极加仓银行、地产等低估值板块,以获取这类低估板块估值修复的机会,并从估值优势中构建基金组合的“安全边际”;部分公募则继续坚守新能源、芯片、军工等高景气度行业,在行业整体高估值中,寻找更具确定性、更有估值合理优势的个股去投资;也有部分公募投资人则秉持“均衡配置”理念,同时持有高景气和低估值板块,以分散市场大幅波动的压力。
低估值板块被青睐
公募积极加仓银行、地产板块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经理表示,出于对估值安全的考虑,岁末年初他们进行了调仓换股,主要加仓的方向是银行、地产、金融等低估值方向。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投资总监表示,他在投资中会关注估值的安全边际,在去年四季度新能源估值较高时,公司投研判断,从基本面和业绩上新能源继续超预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在资产配置上就开始倾向于均衡配置了。岁末年初,公司减仓了新能源个股,加仓了银行、地产股,目前持股仓位在中高水平,组合配置中,银行、地产、新能源等板块的持仓处于均衡态势。
据该投资总监分析,目前在银行、地产、家电等低估值板块中,他更看好银行板块,由于银行去年四季度业绩增速亮眼,近期四季报披露业绩都有不错的表现,但银行板块在去年一年几乎没涨,也让银行股的估值处于历史较低的位置,这类板块有机会获取板块估值修复的钱。金融板块中,他还配置了券商股,主要是基于券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预期较好,但由于今年一季度资管产品发行比较冷,阶段性的投资机会可能还需要等待。
针对地产股,他认为在去年收信用的情况下,出现了部分龙头地产企业爆雷,但地产行业不会消失,央企地产的行业地位也不会削弱,反而在当前地产估值低位中,如果企业经营数据可以支撑业绩,这类地产股就可以持有;但是针对部分存在经营风险和现金流问题的地产企业,这类企业可能集中在民企,就需要规避投资风险和精挑细选了。
沪上一位公募绩优基金经理也基于估值优势和逆向投资角度,比较看好地产股的投资机会。
据该基金经理表示,开年以来A股地产板块走强,滨江集团、新城控股等地产股均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他在投资上积极调向地产、银行等低估值板块。在过去两年,受经济动能转型、房住不炒等大环境因素影响,A股地产板块股价明显回落,估值性价比也在回调之后日益凸显。如今凭借着低估值、低仓位、低预期+高分红、高业绩锁定性,同时伴随利空出尽、政策持续边际改善等催化,市场对于地产的关注热情明显提升。
该基金经理分析,一是我国城镇化仍“不完全”,从不完全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将是房地产行业未来值得重视的增长红利。第二,从估值看,目前中证800地产指数的ROE仍接近14%,同时指数PE仅有7倍,估值性价比突出。此外,近1年接近5%的高分红提供了优质安全垫,且板块在基金配置中处于低配水平,政策引导也在逐步化解行业风险。
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经理刘安坤近期就表示看好金融和地产,“后市看好的行业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金融优质个股凸显价值:一方面银行板块可左侧优选个股;另一方面券商板块,关注短期贝塔行情。第二是地产及基建产业链调整或可加仓。从长期投资来看,处于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房地产竞争格局会逐步优化,能受益于优化过程的相关机会值得长期投资,因为相关标的估值普遍处于10倍以下。近期,稳增长价值股受到阶段性压力,调整或是布局的好时机。”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直言没有进行大规模调仓换股。“其实我们的持仓并没有太大改变,也没有根据市场的预期去做行业层面的切换。”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今年的机会是全面的,各个行业都有机会,因为复苏是整个经济体的复苏,着重看个股,他认为挖掘公司层面的机会可能是比较能够匹配今年市场的做法。
“我们近期其实调整不大,在去年11月、12月间已经进行了部分调整,主要方向是消费、金融等。”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会比较重视低估值板块,会多关注家电、建材、银行、地产等领域机遇。
华南一位公募基金经理也坦言,由于目前市场风格比较极致,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持股仓位没有太多调整,但公司内部观点和分歧也比较大,都在按照自己的投资逻辑和产品定位,做好产品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