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已有16名券商资管高层人员发生变动,券商资管正有意“调兵遣将”,引入投研人才加强主动管理能力。
随着资管新规结束三年过渡期,于2022年1月正式落地,券商资管高层人员调整的速度明显加快,“临门换帅”主动适应新变化。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近半年已有16名券商资管高层人员发生变动,券商资管正有意“调兵遣将”,引入投研人才加强主动管理能力。
目前而言,高层人员发生变动较多的有渤海汇金、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均有2名或以上资管高层变动,此外还有国泰君安、中银证券、东方证券、方正证券等。
半年内16名券商资管高层变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资管新规正式落地,打破刚兑、规范资金池模式、遏制通道业务效果逐渐显现,行业生态新格局进一步重塑,资管业务已成为券商行业市场争夺的新焦点。各大券商积极布局资管子公司和公募基金子公司,努力提升主动投资和资产管理能力。
尤其进入资管新规元年后,券商主动管理能力愈加重要,为拓展公募业务,不少券商资管都在引进优秀的投研人才。去年以来,多家券商资管引进顶流研究人士加盟,招揽优秀投资经理,从内外部不断调兵遣将增加自身投研实力,意在进一步发力资管业务,也显示出券商资管打造主动管理能力的决心。
1月12日,渤海汇金资管公司发布公告称,决定将渤海证券派驻公司的董事徐海军变更为方超。资料显示,方超曾担任渤海证券投资银行总部高级副总裁。
渤海汇金资管公司近期高层变动较为频繁。2021年12月31日,渤海汇金副总经理王琦因工作调整离任,同时魏文婷出任渤海汇金基金总经理助理。资料显示,魏文婷曾担任渤海证券资产管理总部产品设计部经理、基金管理总部市场开发部经理等职务。
1月11日,广发证券公告称,公司首席风险官孔维成由于工作变动辞职,不过仍继续担任子公司广发资管董事职务。更早之前,曾任广发证券总监、执行董事的秦力被调回广发资管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1月7日,国泰君安发公告称,公司副总裁谢乐斌分管国泰君安资管,兼任国泰君安资管党委书记,联系华安基金,不再分管投行事业部、战略客户部。此前谢乐斌被国泰君安正式聘为投行事业部总裁。值得一提的是,谢乐斌掌门国泰君安投行业务时,正值投行事业部改革持续推进。
另一家近期资管业务高层变动较多的头部券商是招商证券。
2021年11月初,原分管资管业务副总裁邓晓力,因年龄原因申请辞职,随后公司公开招聘一名负责资管业务的副总裁,至今尚未公布任职人选;而在2021年7月,招商证券资管公司提拔原本负责风险工作的肖凌担任首席风险官一职。
除了从证券公司调兵遣将到资管子公司以外,从外部尤其是从公募基金吸收新鲜血液也成为一些券商资管的选择,比较明显的头部券商是华泰证券。
2021年9月,华泰证券资管聘任了新总经理聂挺进。公开资料显示,聂挺进具备丰富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曾供职于招商局国际、博时基金、浙商基金等机构;2021年12月,华泰证券资管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首席风险官调整为覃洁。相关履历显示,覃洁曾在交通银行深圳分行、交银金融租赁公司、华泰证券工作。
方正证券也较为青睐公募基金背景的高管。
2021年11月,方正证券北京证券资管分公司聘任高贵鑫为总经理。履历显示,高贵鑫曾在华夏基金、国泰基金、大成基金担任高管职务,2020年1月加入渤海银行担任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
顶流的研究人员也成为券商资管招揽的重点对象。
2021年9月,东方证券发布公告称,东证资管聘任胡雅丽为副总经理、联席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公开资料显示,胡雅丽曾任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师(MD)、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近期券商资管高层流动可能与资管新规的实施有关,不少资管行业过去的玩法和产品无法继续,需要新产品和新的经营思路,中高层换血是必然的。”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记者。他以香港金融机构做对比,指出当前国内资管行业起步较晚,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产品较单一,而且国内客户对待资管的态度也需要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长姚杨向记者分析,“资管行业无论是券商资管还是公募基金,本身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各家公司业绩、业务拓展的好坏,都高度依赖于专业人士的水平和产出。相对国有银行而言,券商和基金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个人表现、公司业绩和市场定价相对更加公允透明,所以优秀人才更容易被同业关注并追捧,平庸的人员也会面临市场的逆向淘汰。正常的高管变更和流动也成为常态。”
券商鏖战公募业务
众多资管高管变动的背后,是券商资管业务竞争态势的改变。
伴随着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改造的持续推进,券商资管公募业务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在早已是红海的公募基金业务上,券商资管面临不小的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在纳入排名统计的内地149家持有公募牌照的各类机构中,券商资管子公司有8家,券商有6家,占比约为9.4%。换而言之,券商资管公募阵营已经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