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汇率再掀快速上涨行情。
截至1月19日20时,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徘徊在6.3470附近,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70个基点。
“但是,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多空博弈又在悄然升温。”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表示。
在1月18日境内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下2018年6月以来最高值6.3381后,1月1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调103个基点,一度被市场认为中国相关部门开始通过压低中间价“遏制”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令不少对冲基金纷纷结清人民币汇率多头头寸。
但是,1月19日美元指数再度回落至95.54,吸引众多量化投资机构再度买涨人民币汇率套利。
“这背后,是市场对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度的乐观判断,依然在主导人民币汇率走势,吸引众多量化投资机构纷纷押注人民币汇率继续上涨。”他分析说。
记者多方了解到,相比量化投资机构的买涨热情,越来越多大型资管机构则对买涨人民币汇率显得日益谨慎。究其原因,他们注意到中国相关部门正对人民币单边上涨发出新的“警告”。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现在影响汇率的因素较多,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汇率可能会在短期内偏离均衡水平,但从中长期看,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就会对汇率的偏离会进行纠偏。
刘国强强调,单边汇率意味着市场已经失灵了,不会允许人民币汇率出现单边升值。
受此影响,1月19日部分大型资管机构开始买入押注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的外汇套保产品,因为他们认为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同步单边上涨,中国相关部门将采取新的汇率调控措施。
“事实上,随着中美货币政策日益分化与中美利差持续收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是大概率事件。”一位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指出。多数正在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海外大型资管机构也不愿看到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一旦外贸景气度回落导致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回落,反而会影响他们配置人民币资产的实际回报,相比而言,人民币双向波动更令他们锁定稳健的人民币资产配置收益。
多空“微妙”博弈
记者多方了解到,近期美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逆向而行”,是触发本周人民币汇率一度创下2018年6月以来新高的一大幕后推手。
具体而言,尽管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回升至1.886%附近,连续迭创年内新高,但美元指数却意外从去年11月底的96.93回落至最低94.65附近。
“美元指数回落,直接触发众多量化投资机构加大买涨人民币汇率力度套利,令人民币汇率成功抵御了中美利差(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之差)缩窄至86个基点的负面冲击。”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直言。
相比美元指数回落,本周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的另一个驱动力,是市场对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度的乐观判断。
“如今,外汇市场已形成一条不成文的投资惯例,就是全球疫情扩散风险越高,买涨人民币的热情就越高涨。究其原因,多数海外投资机构均认为疫情扩散将导致更多全球订单涌入中国,令中国单月外贸顺差继续迭创新高,驱动人民币汇率继续快速上涨。”一位华尔街量化投资机构负责人向记者直言。因此越来越多海外量化投资机构还调整了人民币汇率投资交易模型,大幅削减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与中美利差收窄的因子权重,转而盯住中国外贸景气度持续性,作为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持续上涨的最关键因素。
在他看来,在美元回落与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度的乐观判断下,外汇市场正在积蓄新的买涨动能。
“但是,在1月18日人民币汇率创下2018年6月以来新高6.3381后,不少大型银行选择了人民币多头获利回吐。”前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透露。究其原因,他们担心中国相关部门将很快采取措施遏制人民币汇率新一轮单边上涨态势。
其中,1月1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调103个基点,被他们一度视为相关部门遏制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的“新举措”。
记者多方了解到,1月1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之所以下调,主要原因是1月18日晚美元指数回升,令报价银行相应调低了人民币中间价汇价。
“目前,外汇市场多空博弈正处于某种微妙阶段。”一位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当前,不少对冲基金一面鉴于外贸高景气度延续而看涨人民币汇率,一面又担心中国相关部门采取新的汇率调控措施而不敢大举买涨,导致人民币汇率或很快回归双向波动态势。
海外大型资管机构押注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扩大
面对本周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多数正在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海外大型资管机构则显得相当淡定。
“我们没有参与追涨人民币汇率。”上述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告诉记者。这背后,是众多驱动人民币汇率回归双向波动常态的因素,正被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度乐观判断所掩盖,包括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中美利差趋窄,中美经济增速差收窄等。
“但是,被掩盖不等于不存在,随着外贸高景气度终将回落,这些因素一旦被重视,将令人民币汇率趋于双向波动。”他指出。目前他所在的欧洲大型资管机构已做好准备——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