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国水泥产量
水泥头部企业围绕“降碳”“降耗”各展所长。
各地落后产能退出提速,头部企业“抢滩”产能势头不减。
预计2022年水泥价格中枢整体上移,全年振幅收窄。
“预计全国性的水泥行业碳达峰方案和路线图将于近期正式出台,今年将成为水泥行业碳中和元年。”中国水泥网数据研究院对2022年水泥行业作如是预测。
煤价飙升、能耗双控……挑战重重的2021年,水泥整体表现并不乐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水泥产量23.63亿吨,同比下降1.2%。行业效益更是经历阵痛期,企业增收难增利。
进入2022年,传统淡季让行业曙光短期难现。“短期回落态势符合市场预期。‘稳经济’大背景下,基建发力在即,市场有望逐步复苏。”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双碳’目标下,‘十四五’期间行业节能降耗、高质量发展主基调不变。”
并购重组热潮席卷
“政策要求2025年标杆产能比重超过30%,未来行业2500吨/日及以下规模产能有望陆续退出,总产能将收缩8.6%以上。”谈及未来水泥行业供给端改变,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表示。碳税+减排改造加剧小企业成本压力,龙头竞争优势凸显,正在通过并购、参股等进一步扩张。
2021年,中国建材水泥板块业务整合完成,新天山股份坐拥熟料产能约3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约4亿立方米、骨料产能约1.5亿吨,成为新的“水泥一哥”。
冀东水泥通过向金隅集团发行股份的方式,作价136.23亿元购买其所持合资公司金隅冀东水泥47.09%股权并吸收合并合资公司,同时募集配套资金。2022年1月13日,冀东水泥发布增发上市公告书,新增股份1月14日上市,历时5年的金隅冀东水泥战略重组画上圆满句号。
“这是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唯一一个当年公告预案、当年实施完成的百亿以上规模的资产重组。”金隅集团董事会工作部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双方水泥资产实现整合,金隅集团在华北地区的业务覆盖能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并购热潮在水泥行业蔓延。2021年,上峰水泥收购内蒙古松塔水泥、南方水泥收购杭州大马水泥、海螺水泥举牌亚泰集团、天山股份收购新疆博海水泥、海螺水泥收购鸿丰水泥51%股权、华润水泥收购良田水泥51%股权、冀东水泥先后收购代县宏威水泥和华润福龙水泥股权……
“联合重组可以说是从结构上进行调整,不仅可以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更是从存量上淘汰落后产能,对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前述业内人士分析道:“就去年来看,重整提速明显。”
中国水泥网数据研究院在2022年水泥行业预测中指出,除了行业内部的收购外,水泥企业也将触手伸向商混等下游产业链整合。2022年行业兼并重组风云再起,水泥企业强者恒强。
降碳降耗各展所长
2021年,水泥产能置换再度“趋严趋紧”。在此背景下,各地落后产能退出提速,头部企业“抢滩”产能势头不减。水泥数据研究院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共点火21条水泥熟料生产线,熟料产能合计约3199.2万吨,同比下降18.9%。新投产产能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超过60%为置换项目。
记者注意到,置换项目中海螺水泥、金隅水泥、万年青、祁连山等头部企业多有斩获。如2021年5月18日,西藏中材祁连山水泥年产120万吨熟料生产线于西藏山南市点火投产;2021年5月22日,海螺水泥湖南云峰二期45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次性点火成功。
“随着置换办法修订稿的落地执行,预计今年水泥熟料置换项目数量将会明显减少。行业能耗标准全面升级,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升级降低能耗,低效高耗能产能退出市场。”中国水泥网数据研究院表示。
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水泥等重点原材料大宗商品产能只减不增。这意味着,水泥行业竞争“跑马圈地”空间收缩,提质增效需求迫切。
“水泥不是落后产品,传统行业也不等于落后产业。只有实现绿色转型,不断在‘减’上下功夫,在‘强’上花力气,才能摘掉高耗能、高排放的标签,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谈及瞄准“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转型时明确表示。
记者注意到,水泥头部企业正在围绕“降碳”“降耗”各展所长。如海螺集团围绕“双碳”目标,第一时间制定行动方案和路线图,研发应用节能环保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2021年,海螺集团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合作,建立二氧化碳资源化联合实验室、新材料与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甲醇SCR脱硝技术联合实验室,积极研发清洁能源利用、燃料替代、减污降碳迭代、二氧化碳市场化应用等方面技术。
华新水泥则在2021年8月发布了行业首份《低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3年至今,华新水泥在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等碳交易试点省市积极参与碳交易,全部完成碳配额履约。
公司在低碳发展量化目标中提出,计划在2020年至2030年间投资105亿元,用于降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系统改造升级。到2030年公司单位产品产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70%以上,替代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