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力点适当前移 基建投资迎来拐点
时间:2022-01-1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正在发力。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落实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已下达额度,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今年经济稳字当头,中央要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国务院不久前部署各地加快发行专项债等,以扩大有效投资。包括浙江、上海等省份已公布扩大有效投资相关文件,推出千亿乃至万亿级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其中,1月18日,《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外公开。文件要求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其中预先安排2022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初步计划,计划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另外还要求在交通、环境、新基建等领域,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多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在中央稳投资部署下,地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进度,并加快发债保障项目资金,预计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反弹,全年基建投资增速也明显高于去年,但在隐性债务监管并不放松等约束下,基建投资增速不会出现此前两位数高增速。

基建投资增速低迷之因

袁达在前述发布会上强调,围绕经济平稳开局,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今年一季度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以稳定的经济运行态势应对各种挑战。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袁达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2022年,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从五个方面做好投资工作,包括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着力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社会投资。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抓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目前到了一个转折点。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4%。

“这是自2014年公布该项数据以来的最低值。自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下台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少。”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

究其原因,罗志恒认为,这首先跟2018年以来中央强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基建资金主要来源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受限有关。他表示,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五个部分,2020年各资金来源占比分别为54.7%、21.1%、13.4%、0.2%和10.6%。其中占比最大的自筹资金主要来自于城投平台的城投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和非标等。

“从数据上看,基建投资周期与城投平台债务扩张周期表现出了高度同步性,自2004年以来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84。2018年开始中央密集发布强化隐性债务监管一系列文件,打破地方政府对城投平台融资的隐性担保。同时,央行等发布的资管新规抑制通道业务、打压非标,从资金源头上限制城投平台融资。2018年之后,城投平台的债务扩张开始放缓,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下降。”罗志恒分析说。

除了城投融资受限外,同样为了防范隐性债务风险,规范PPP模式发展,2017年以来PPP项目监管趋严,PPP项目投资额告别此前高增长,近些年投资额明显下滑。

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中,新入库PPP项目投资额11773亿元,同比下降24.9%。不过落地项目和开工项目投资额略有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吉富星告诉第一财经,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较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财政紧平衡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形势下,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发生了较大变化。

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影响,以及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冲击,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在优先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下,基建类支出受限。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券来为重大基建项目筹资。

近些年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快速攀升,去年约3.6万亿元。尽管如此,机构测算专项债资金投入基建的比例大概在50%,而这显然难以弥补城投融资平台等资金放缓的缺口。

吉富星认为,实践中专项债审核较严、对项目有严格要求,在基建投资乃至稳投资中占比并不高。因此应进一步提升专项债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但不能过度依赖专项债。

那么,为何去年基建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第一财经,在2020年低基数上,即便去年下半年经济承压,但全年经济完成6%以上增长目标问题不大,而且去年出口强劲超市场预期,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拉升基建投资增速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微乎其微。而此前的隐性债务监管和金融监管依然严格。

今年基建投资触底反弹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央要求今年经济稳字当头,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