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企业"估值下调" 专科创新药企如何在"内卷"中崛起?
时间:2022-01-12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疫情中火热的生物医药投资赛道开始出现分化。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生物医药企业IPO“破发”正成为新常态。这实则映射出中国医药创新市场开启了从注重规模到聚焦质量的转型升级之路。

2022新年伊始,A股科创板出现了首家IPO“破发”的生物医药企业。1月7日,亚虹医药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22.98元,募资总额为25.28亿元,开盘破发。

招股说明书显示,这是一家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其他重大疾病领域的全球化创新药公司。该公司目前尚未有产品上市,亚虹医药正在开展九个主要产品对应的12个在研项目。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资本市场会评估生物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是受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亚虹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柯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指出。

在亚虹医药投身资本市场之际,另一家布局专科领域的Biotech企业则忙着“押宝”产能布局。1月10日,内分泌相关治疗领域布局者维昇药业大中华区研发制造基地奠基,维昇药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内分泌创新药领域全链条布局开始日趋完善。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维昇药业大中华区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占地2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达6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底一期完工后,隆培促生长素可望在苏州基地投入本地化生产。

无论是进军资本市场还是构建商业化能力,都是Biotech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方向。针对当前Biotech的“内卷”,兴业证券分析认为,在当前的环境下,创新药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体系优势的比拼上,未来不仅要看研发管线,还要看资本化模式、商业化优势、市场准入情况、推广与销售进展等各个环节,只有具有全产业链体系化优势才能制胜中国市场。

当下,差异化竞争打法已是行业应对“内卷化”的共识,但是对本身就聚焦专科赛道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来说,无论是亚虹医药还是维昇药业,如何走好“小而精”的战略之路至关重要?

专科市场空间不容忽视在外界看来,短时间内亚虹医药顺利登陆科创板主要得益于其在专科领域的差异化布局。

据招股书显示,亚虹医药围绕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进行产品管线的深度布局,正在开展9个主要创新产品对应的12个在研项目。其中,唯施可(APL-1202)、希维她(APL-1702)这2款核心产品分别瞄准膀胱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全球治疗领域空白,对应的3项研究已处于III期或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

其中,作为全球第一个(First-in-Class)在抗肿瘤领域进入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的口服、可逆性MetAP2抑制剂,APL-1202是国际上首个进入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口服靶向治疗药物。APL-1702(希维她^)是集药物和器械为一体的光动力治疗产品,主要用于治疗包括所有HPV病毒亚型感染所致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亚虹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柯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登陆科创板后,会以APL-12-2为核心,围绕膀胱癌打造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资本市场会评估生物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是受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在亚虹医药登陆科创板前,APL-1202与百济神州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新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新药临床研究在美国宣布完成全球首例给药。

亚虹医药的招股书也披露,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新药研发”“药品、医疗器械及配套用乳膏生产”“营销网络建设”等项目。

另据亚虹医药招股书显示,如果APL-1202在2023年成功上市,且市场渗透率以最高额度50%来计算,2023年这款药物能够为亚虹医药带来2.44亿营收,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2亿元左右。另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全球HSIL患者规模达1400万,预计2030年将达1600万。就国内而言,HSIL患者规模在2020年已达210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20万。这意味着,两款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在专科赛道选择上,维昇药业则将目光瞄准内分泌相关治疗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新型的长效生长激素隆培促生长素、TransConPTH(甲状旁腺素)、C-型利钠肽。在谈及Biotech企业成功必备的要素时,维昇药业CEO兼董事卢安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一是执行力,加速推动临床试验进展,推进单病种在中国的一些基础数据的建立,诊疗共识和指南的建立;二是选择好投资方;三是打造经验丰富的团队,特别是构建有相关产品开发、上市的经验的人才梯队;四是选择好赛道,产品聚焦“首创”,做Best-in-class的药物。

“以生长激素这一市场为例,按照4-15岁这个年龄群体计算,有差不多500万人,而今天真正接受治疗的比例为个位数,约为5%甚至是更低。单看这一点,生长激素还是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成为赛道选择的重要原因。”卢安邦说。

实际上,在医药市场,面对同质化愈发严重的情况,不少综合性药企也开始向专科药企转型。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指出,“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下,和其他药企或者竞争对手形成有效区隔是竞争的根本,要形成有效区隔就要在产品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