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9日,宁卧庄宾馆,兰州建投公司债务问题金融机构通气会在这里召开。
当时,西北省会兰州成为债券市场的焦点。2021年9月份一张标题为“研究兰州建投公司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风险有关事宜”的截图不胫而走,兰州建投债券被抛售。甘肃省和兰州市在10月15日召开第一次恳谈会,推出100亿信保基金。
会后兰州建投债券估值开始逐步下移,回归票面利率附近,一级市场也恢复发行,恳谈会效果较为显著。但2021年12月非标逾期传闻再起,甘肃省和兰州市召开第二次沟通会。银行、证券、信托、租赁、评级等机构百余人汇聚于宁卧庄宾馆,他们希望从兰州建投及当地政府获得更多关于债务化解方面的信息。
这是一个典型的债务“恳谈会”场面:因为债务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对地方国企的债务偿付忧心忡忡,而地方政府则想要打消金融机构的疑虑,说服他们继续支持地方再融资及经济建设。
除了具体举措,人们也关注甘肃省副省长张锦刚的表态。在市场人士看来,意愿甚至比还款能力还重要。只要还款意愿充分,地方政府就会协调财政金融资源去偿债。张锦刚在会上表示:“省委、省政府始终密切关注兰州建投债务风险,采取果断措施,穷尽一切救助手段,举全省之力推进风险化解。”
甘肃省政府网站显示,张锦刚负责商务、招商引资、金融等方面工作,市场则把分管金融的省级副职干部(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统称为金融副省长。2017年7月14日—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领导在会上强调,要增强党领导金融工作能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具有金融从业经历的副省长密集出现是中国金融深化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地方国企违约增加,一些金融副省长直面投资者、回应市场关切,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对金融副省长的关注与日俱增。
过去很多年,债券市场很少把国企领导甚至政府官员纳入到信用分析框架。但从山西煤炭债、冀中能源等债券开始,市场逐步意识到:在区域系统性重要国企发生流动性危机时,政府主管领导发挥着举足轻重甚至扭转乾坤的作用。
毫无疑问,金融副省长成为当前债券市场最受关注的群体之一,他们对内要协调各部门、对外要沟通债券市场。他们具有怎样的成长履历,又存在什么样的显著差异?当前地方国企债务问题仍在发酵,城投债违约越来越近,这些问题都将考验着金融副省长。在债务风险化解中,他们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遴选池
简历显示,张锦刚出生于1970年4月,现年51岁。和张锦刚类似,现任26位金融副省长(新、藏、湘、陕、晋五省份未明确金融分工负责人)大多出生于1970年前后。其中,最年轻的是安徽省副省长张红文,他生于1975年;最年长的是青海省副省长王黎明,他生于1962年。
这群金融副省长大多具有相同的成长经历。他们经历了成年后的经济改革开放,开始参加工作的时间大多数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之中。
张锦刚1992年从鞍山钢铁学院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后即进入鞍钢工作,前后长达23年。2015年,他调任宝钢集团副总经理,后出任合并后的宝武集团副总经理,2021年3月调任甘肃省副省长。
据记者统计,出任金融副省长之前在非金融央企任职的共计两人,在非金融部委任职的也是两人,二者合计占比达到目前26位金融副省长人数的15%。这使得他们能够利用在中央及央企工作过的优势应对地方金融的挑战。
如沈丹阳在厦门市贸易发展委员会和商务部工作过,在空降海南前,他是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非常熟悉商务和贸易工作。2018年7月,他调任海南省副省长,任务之一即是推动海南自贸区建设。
另据统计,成为副省长之前在地方政府任职的共计7人,占比约三成,是金融副省长的第二大来源。相比而言,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人们也注意到,具有金融业工作经验的副省长越来越多。据统计,在担任副省长之前在金融系统任职的共计15人,占比过半,是金融副省长的第一大来源。这一占比相比2017年大幅提升。
从工作履历看,这15位副省长都在金融系统历练十余年甚至三十余年,拥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及人脉。其中,在出任副省长之前担任国有大行副行长及监事长的为9人,占比高达六成。国有大行副行长并无行政级别,但一般视为正厅级,担任副省长意味着他们的级别获得拔擢。
其次,来源于证监会系统、央行系统、金控集团的人数分别为2人、2人、1人。此外,光大银行行长葛海蛟2019年9月出任河北省副省长,开辟了股份行行长升任副省长的先河。
专业性
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金融业积累的风险开始暴露。全国来看,金融风险化解仍在持续,中央要求压实地方政府的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地方层面看,大型国有企业及房企陆续出现违约,隐性债务化解、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都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应对能力。
在此背景下,加强与投资者的交流成为维护区域信用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副省长相当于一个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