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房企销售罕见下滑背后: 房地产高增长神话面临终结
时间:2022-01-05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规模房企的销售额上一次出现集体下滑,还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

经历了多年的螺旋式增长后,房地产业有望向只涨不跌的“黄金时代”正式告别。

易居克而瑞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金额8.88万亿元,同比下滑6.0%。在行业分化日益加剧、头部房企优势渐显的情况下,该指标出现多年来罕见的负增长,其信号意义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房企的融资、拿地等动作都有所放缓。这其中既有政策端收紧带来的限制,又有销售不畅的连带影响。

百强房企销售下滑,直接原因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行业流动性收紧。但在这背后,调控政策的累加效应正在显现,去杠杆化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在当下的城市化阶段,人口流动带来的红利有所减弱,也使得行业正在失去快速增长的基础。

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业正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在这一阶段,行业的发展理念、模式、节奏等,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只涨不跌的行业神话也将真正破灭。但在此之前,房企似乎至少还需要撑过3个月,才能真正看到曙光。

业绩之殇

长期以来,规模一直是衡量房企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规模效应有助于房企降低采购、建筑等成本,也能帮助房企在拿地、融资、合作中获得优势。

过去多年来,受益于土地、人口、金融等红利,房地产行业的规模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房企借助这一红利,强化规模导向。但到2020年,这种情况开始出现变化。当年8月,旨在去杠杆、控风险的“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年末,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贷款实施“五档管理”;2021年下半年,行业流动性全方位收紧。

这些政策的影响正体现在2021年的房企业绩中。虽然官方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商品房销售仍然正增长,但落实到房企层面,数据却不甚乐观。

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统计,2021年全年,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为12.7万亿元,同比下滑3.0%;权益销售金额为8.88万亿元,同比下滑6.0%。规模房企的销售额上一次出现集体下滑,还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

作为对比,此前的四年(2017年到2020年),百强房企的权益销售规模增速分别为40.5%、35.1%、6.5%、10.8%。

华东某上市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去年年中,公司已经适当调低了销售目标,一些区域公司还提高了年终奖额度,但最终还是未能完成目标。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表示,2021年,规模房企平均目标完成率不到90%,明显低于近年105%以上的平均水平。在披露年度业绩目标的部分规模房企中,截至去年12月末,有逾8成未完成全年业绩目标。

“即使规模房企已对业绩增长保持了谨慎预期,并适度调降了销售目标,但下半年市场大幅降温,多数企业的业绩压力仍然较大。”该机构表示。

利润的摊薄也将是大概率事件。自2019年以来,资金、人力、建筑、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就开始蚕食房企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行业红利的消退迫使房企更多地进行“贴身肉搏”,加之“限价令”等政策的影响,很多项目不得不以价换量。

去年以来,政策环境的严峻性有增无减,很多项目仍然面临“卖不上价”的尴尬,“保利润”更是无从谈起。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9月以来,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经历了由上涨到持平,再到下跌的过程。到11月,有59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降,63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下降,降价已成为大部分热点城市的主流。

前述房企人士认为,到今年3月发布2021年年报时,房地产业将可能从过去几年的“增收不增利”,变成“既不增收又不增利”。

规模效应的终结

在规模增长受阻的同时,房企的规模效应也在减弱。去年以来,流动性的收紧使得一批房企陷入债务违约的边缘,其中不乏头部房企,这也令“规模护城河”的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船大难掉头。”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高规模的另一面是高负债、高风险,当政策环境全面收紧时,小房企相对容易弥补资金缺口,大房企反而不易自救。

他认为,一些出现债务危机的大型房企,资金缺口很快达到百亿至千亿量级,不仅处置难度大,投资者的信心也很容易受到影响。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大型房企的债务处置周期变得旷日持久。

事实上,近几年来出台的一些关键性政策,对规模效应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方面,“三道红线”的出台,使得房企可获得的信贷额度不再以规模为主要依据,而是以“踩线”情况——即财务健康状况为主要考量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监管部门将表外债务纳入监测范围,一些通过表外转移、明股实债等手段实现“降档”的房企,仍然很难获得融资,其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不亚于“红档”房企。

另一方面,在22城推行的集中供地政策,令短期资金池深度成为企业增储的重要砝码,大型房企的优势减弱,一些财务状况良好,又具备较强区域深耕能力的小房企获得了更多机会。

由此,规模房企在融资、拿地中的优势均被削弱。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统计,2021年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额约为1.3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