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卧龙电驱2022年1月4日的一纸公告,卧龙电驱原董事长陈建成退居幕后,新任掌门人庞欣元履新。新老交接的有序推进,意味着陈建成所创造的辉煌也将由新生代传承。
卧龙电驱位于绍兴上虞。上虞景色秀美,“曹娥江外驿纤长,百曲清溪绕石梁”;文化底蕴深厚,上虞春晖中学因为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名士在此任教而扬名。美丽的景色,深厚的文化底蕴沉淀出当地企业家具有肯吃苦,肯动脑,肯学习,肯吃亏的浙商精神。由一批上虞企业家组成的上虞板块在资本市场声名鹊起,而卧龙电驱就是其中的代表。
卧龙电驱创建于1984年,2002年上交所挂牌上市,创始人陈建成带领只有6名员工的乡镇小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历经38年发展成为一家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公司控股股东卧龙控股集团目前拥有卧龙电驱、卧龙地产、BrookCrompton3家上市公司、57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8000余名员工,连续六年位列中国500强企业。形成了以电机、驱动为主业,涵盖工业自动化、能源管理、房地产、贸易等业务的跨国企业。
卧龙电驱2002年挂牌上市时营业收入2.08亿元,净利润2977.98万元,归母净资产4.2亿元;到202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125.65亿元,净利润9.23亿元,归母净资产76.26亿元,公司净资产规模增加了18倍。
回望卧龙电驱的发展历程,敢为人先的创新胆识、放眼全球的世界眼光、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义利并举的思想境界所凝聚的浙商精神在陈建成董事长身上得以充分体现。他说,公司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民营经济从发展到崛起的光荣进程,是改革开放这个伟大时代给予卧龙的发展机会。
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将电机主业做到极致
在卧龙电驱发展进程的几个重要事件中,2012年在山东烟台召开的读书会是一个重要节点。
从1992年开始的股份制改造到2002年公司上市后使公司步入快车道,卧龙电驱都在面对时代变迁时蹚出了一条勇往直前的路,这期间公司也遇到各种诱惑,走了不少弯路。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公司高层一直在思索后续怎么办?2012年在山东烟台召开的中高层干部读书会上,公司确定聚焦电机主业,将最擅长的电机业务做到极致,剥离与主业无关的其他业务,形成了“聚集电机驱动主业,全力推进产品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全球电机No.1的远景目标”。这一决定为公司日后成为全球电机行业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奠定了基础,也为公司后续发展确定了方向。
自此之后,公司以此为方向进行了多次国际国内并购,把与主业无关的业务剥离,如浙江变压器厂被卖给广东白云电器,银川变压器厂被卖给厦门红相股份等。
陈建成董事长在谈到这段时期的发展时说,企业家要有一颗坚定的心,能抵挡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此后,卧龙电驱先后进行了20多次对外并购,在国内先后收购美的清江电机、海尔的章丘电机、南阳防爆电机、鞍山荣信变频等;在海外先后收购欧洲三大著名电机制造商之一的奥地利ATB集团、欧洲顶尖的机器人集成应用制造商意大利SIR公司、全球最大的振动电机企业意大利OLI公司,以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业电机业务。
通过在国内外收购电机企业,补齐了卧龙的各种电机产品线,增加了卧龙电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能够与国际大公司ABB、西门子同台竞争,成为全球电机行业产品线最齐,生产基地最多,能够满足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和配套需要。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现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通过企业并购是消除同业竞争与减少关联交易的重要手段,更是解决市场资源整合之争的有效路径,这些并购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扩大了公司品牌的知名度,让公司步入了世界电机行业的前列,原来需要仰望的公司有的成了战略合作伙伴,有的成了公司的下属子公司。
“十三五”期间,卧龙电驱电机及驱动控制类产品的销售收入从59.89亿元增至109.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92%,利润总额从1.85亿元增至7.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1.71%,劳动生产率从50万元/人增至81万元/人。
全球化战略助推公司成为电机行业翘楚
目前,卧龙电驱的业务遍及全球,为更好服务客户、快速响应市场、提升客户满意度,公司在全球化战略基础上适时调整,提出“区域化制造、区域化配套”的战略。公司在美洲、欧洲、亚洲设立运营中心,并建立了全球中央研究院和日本、美国、印度研发中心,形成了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网络,为客户持续打造安全高效稳定的供应保障系统。卧龙集团旗下拥有ATB、BROOKCROMPTON、CNE、LAURENCESCOTT、MORLEY、OLI、SCHORCH、SIR等境内外知名品牌。此外,还拥有GE品牌的十年使用权。
经过38年的创新发展,卧龙电驱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全球布局,在中国、越南、英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波兰、塞尔维亚、墨西哥、日本、印度等地拥有39个制造工厂和4个技术中心,境外员工5000多人,占员工总数的30%左右。公司还在上海设立全球中央研究院,形成了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的研发、制造和业务网络,并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