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12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标志着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偿二代二期工程是银保监会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决策部署,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的重要举措,对于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维护保险市场安全稳定运行、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第一时间对规则进行深度解读。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的核心内容:
一是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专注主业方面,规则Ⅱ完善了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优化了对冲利率风险的资产范围和评估曲线,引导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二是促进保险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规则Ⅱ完善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计量标准,大幅提升了风险因子,对具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实施资本100%全额扣除,促使保险公司专注主业,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野蛮生长。
三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方面,规则Ⅱ完善了资本定义,增加了外生性要求;将长期寿险保单的预期未来盈余根据保单剩余期限,分别计入核心资本或附属资本,夯实了资本质量。
四是落实扩大对外开放决策部署方面,规则Ⅱ完善了再保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的计量框架,降低了境外分保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因子,落实了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
五是强化保险公司风险管控能力方面,规则Ⅱ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标准。新增了资本规划监管规则,要求保险公司科学编制资本规划。
六是引导培育市场约束机制方面,规则Ⅱ进一步扩展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的内容,增加了对重大事项、管理层分析与讨论等披露要求,有助于提升信息透明度,发挥市场约束作用。
作为保险监管的核心指标,保险公司履行保单责任的能力(偿付能力)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生死存亡,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17年9月,原保监会发布《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方案》、正式启动“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以来,迄今已有4年时间。经过几番征求意见,几番联动定量测试,昨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下称“规则Ⅱ”),标志着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这项政策改革,究竟会对保险公司产生哪些影响?它的落地,又传递出行业哪些改革转型方向?在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之际,中国银保监会财会部(偿付能力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详解启动这项重大工程的初衷与影响。
上述负责人说,二期工程的核心是在坚持风险导向的基础上,立足业务实质,解决资本不实、数据不实、底层资产不清、风险保障功能发挥不足、服务实体经济不够等问题,更准确地反映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情况,更科学地评估资本占用需求,进一步提高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性,更好地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改革、风险防控和金融安全的要求。
二期工程对于保险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将成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武器之一。“二期工程是按照科学规律、运用监管技术落实中央对保险业的总体要求,促进保险业回归保障,专注主业。其挑战也在于此,如何兼顾政策性与技术性,是监管部门需要持续去探索把握的。”上述负责人表示。
可预见的是,随着二期工程的落地,保险业将迎来一番新景象。新的监管规则将倒逼保险公司全面回归保险保障,围绕保险产业链、实体经济做长期价值投资者,做专做精主业。同时,阻隔问题股东、问题资金进入保险业,保险公司资本质量将再上一个台阶。
2015年2月,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偿二代)正式发布,并进入过渡期试运行,于2016年起正式实施。偿二代建成实施以来,在推进保险监管现代化建设、提升行业风险防控能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以及保险经营环境、业务模式和风险特征的不断变化,偿二代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放在更大的背景下看,更能理解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启动的深意。
2017年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部署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两个月后,也就是2017年9月,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方案正式启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银保监会全面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的重要举措。
“过去一段时期,金融业粗放式发展,盲目扩张,乱象突出。保险业也未能独善其身。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任务,就是要求金融监管工作‘往回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回归服务实体的正轨。”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偿二代二期工程的初衷。
围绕中央政策一再要求的回归保障本源,偿二代二期工程对重疾保险等保险业务监管标准进行了修订,引导行业强化保障功能。比如,针对重疾保险粗放发展、重疾风险显著上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