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既能充电,又能给汽车电池做“智能体检”的充电桩,或许在未来会成为越来越多拥有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必备品。
在道通科技的新能源产品测试基地,记者看到一台外型如笔记本电脑般便捷灵巧的壁挂式充电桩。当连接汽车进行充电时,公司独创的辅助均衡专利技术,可以根据每一辆车的特点和电池状态,按需主动触发汽车均衡策略,避免个别电池持续的过充和过放而导致电池老化加速。
当汽车完成充电后,车主的手机会收到一份电池检测报告,包含电池使用寿命与平均值对比、最高温度、最大温差等信息。报告会对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预警,帮助车主实时监控电池状态。
带有电池检测技术的充电桩洋溢着智能化的气息,这是道通科技针对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推出的创新产品之一。今年9月,道通科技正式宣布对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进行战略布局。除上述充电桩外,道通科技还发布了面向动力电池诊断、检测、维修全流程工具链等软硬件产品。
“未来汽车及汽车后市场产业将形成以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为载体的商业模式。企业必须紧紧围绕‘新三化’发展趋势进行布局,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增长。”近日,在《科创中国》调研活动中,道通科技董事长李红京分享了他的思考以及道通科技的布局策略。
突破:兼容性优势构建护城河
走进位于深圳南山智园的道通科技办公总部大厅,“价值创新,孜孜以求”的鲜红标语引人注目。在李红京看来,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为社会、用户和股东,创造真正的、永久的价值。
这是道通科技一直坚持的经营理念,也是其17年发展历程的写照。
20年前,尚在美国留学的李红京留意到,当地维修汽车不仅费用较贵,维修效率也亟待提升。与此同时,欧美市场汽车行业正在向数字时代转变,加上相关技术法规需求,传感器与计算机在车辆中大量应用。
这让李红京感到,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汽车维修诊断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创业赛道。“当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起飞阶段,我坚信未来国内的汽车后市场将有很多机会。这个行业只要在技术上领先,就会形成深厚的护城河。”李红京说。
看准方向后,李红京于2004年在深圳创立了道通科技,专注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产销。因为此前有海外留学经历,加上当时的欧美市场空间相对较大,所以李红京选择欧美市场为切入点。
2010年,针对当时产品普遍存在的操作不够人性化、覆盖车型不够广泛等痛点,道通科技推出第一款综合诊断仪MaxiDas708。这款产品兼容性广,可覆盖98%以上车型,产品推出后在欧美市场获得好评,很快打开市场及品牌知名度,为道通科技跻身世界汽车诊断检测系统的顶尖供应商行列打下基础。
基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的技术积累,道通科技进一步拓展了各类横向的汽车专业化的智能诊断、检测设备和相对应的汽车电子零部件。目前,公司已构建了包括汽车综合诊断系列产品、TPMS系列产品、ADAS系列产品以及相关的软件云服务在内的四大产品线。
车型覆盖面广、新车型覆盖快、使用智能便利、原厂级诊断检测功能等特点成为道通科技后续产品的核心优势,帮助其在强敌环伺的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据天风证券研报,道通科技与实耐宝、博世同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北美客户使用意愿度合计约75%,较其他竞争对手优势明显。
道通科技的业绩亦随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道通科技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2.39%,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3.57%。2020年,道通科技登陆科创板,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进击:锚定“新三化”机遇
当下,以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为代表的汽车行业三大发展趋势正深刻影响着汽车后市场。
尤其是汽车新能源化。根据彭博社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3000万辆,渗透率达到28%;到2040年全球销量有望达到600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5%。这将带动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等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开启万亿市场空间。
面对这一行业机遇,李红京向记者介绍,道通科技将围绕诊、检、充、储全链路,贯穿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产品、智慧充电检测系统产品和梯次利用及能源管理三大业务。提供新能源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解决新能源汽车行业电池和充电难题,助力汽车后市场的新能源化业务升级,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能源之外,道通科技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亦有所布局。据悉,道通科技已组建超百人高级智能驾驶研发团队,对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感知等产品及技术进行持续投入。
智能驾驶技术主要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部分。感知是整个智能驾驶里面重中之重,也是技术最难的点。李红京介绍,道通科技将于明年初推出侧向和前向两款毫米波雷达产品,以及针对商用车侧向盲区的转向辅助完整解决方案。另外,还有包括短距雷达和4D成像雷达等项目在研,以满足未来自动驾驶系统更广泛的传感器需求。
前瞻:研发赋能价值创新
踏入道通科技的新能源产品测试基地,可以对公司这一系列布局有更直观的认识。这里有满足家庭需求,单人8分钟便可完成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