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资本市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路越走越宽;从乡村医生到健康中国,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下称“复星基金会”)携手国家卫健委将星星之火点亮在乡间地头;从青年志愿者到全球合伙人,强强联合让脱贫成效持续放大。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复星基金会步履不停地带领乡村医生迅速投入脱贫成果巩固战。
自2017年12月“健康暖心乡村医生项目”(下称“乡村医生项目”)启动以来,4年时间已覆盖全国73个县、守护2.4万名村医、惠及300万基层家庭。脱贫后,村民们的“健康路”逐渐顺了,但乡村医生的行医之路仍任重道远。如何进一步提升村医的诊疗水平,复星基金会联合复星医药在今年开出“新药方”——《乡村医生诊疗口袋书(先行本)》。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这是一本专为乡村医生编写的实用、方便的工具书,将于明年初正式出版。
“乡村医生项目有一首主题曲叫《为了他们的晴朗》,如果说乡村医生是给基层带去了晴朗艳阳,那我希望口袋书能成为维持光亮的燃料。我期待当每一位村医翻开口袋书时,能折射出一束束生命之光。”复星基金会理事长李海峰向记者表示。
小小“口袋书”让村医无忧
2017年12月,在国家卫健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复星基金会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共同启动了乡村医生项目。项目实施4年间,驻点队员们驻扎在全国各地村县,一路健康扶贫,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在健康扶贫路上,“独臂村医”张威一直令李海峰牵挂。在湖北省蓟春县,一场事故让12岁的张威失去了右手。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2005年,从湖北省中医学院毕业的张威毅然决定回农村当一名村医。为了给村民提供更专业、全面的诊疗服务,张威常常要骑摩托车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医院,向老师请教疑难杂症的诊疗方法。
这个细节,让李海峰意识到,脱贫后的健康路虽然通了,但村医诊疗的“最后一公里”却并非一路坦途,不少村医面临着与张威同样的问题:缺乏专业的学习平台,诊疗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于是,复星基金会决定为村医们专门编写一本诊疗工具书,有效解决村医们日常诊疗所面临的一些常见疾病问题,《乡村医生诊疗口袋书》(先行本)由此诞生。
“我们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村医学习诊疗和健康管理知识,获得及时的诊疗答疑,让基层家庭能够无忧疾病管理,健康生活。”令李海峰高兴的是,这本口袋书已经编辑完成,明年初出版后就能第一时间送到村医们的手中。
复星基金会乡村医生项目总监郭帅向记者展示了即将出版的口袋书(先行本)电子版。记者注意到,这本书是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主编,涵盖了心脑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呼吸等五大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等。
“为了让这本口袋书的内容更贴近乡村医生的实际需求,霍勇和母义明教授带领团队在撰写前期历经两次调研,覆盖20多个县的2000多名乡村医生,就是希望将这本口袋书打造成为一本科学易懂、能切实解决村医诊疗痛点的实用手册。”郭帅说。
薪火相传点亮健康乡村
4年来,围绕“守护村医”“赋能村医”“激励村医”三大方向,复星调动全球资源助力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派出员工志愿者驻点接力扶贫,最终在健康扶贫路上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今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复星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
脱贫县的“帽子”摘掉了,乡村医生的帮扶行动却并未止步。“未来,我们将朝着乡村振兴的方向持续升级完善项目。”郭帅告诉记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今年初复星迅速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投身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可持续。
今年7月,由复星基金会发起、万邦医药承办的“名医下乡——乡村医生健康公益项目”走进四川省普格县,邀请7名三甲医院专家深入普格县人民医院进行带教查房、县级医生和村医培训及义诊活动。
“村医肩负着村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等基本医疗服务,是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关键角色。‘名医下乡’这样的活动,能切切实实地帮助我们的村医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这对于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提升基层医院疾病服务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普格县卫健局局长陈凤祥对义诊活动高度认可。不少患者也纷纷点赞:“这次机会很难得,我们不用坐车跑去大城市、不用挂专家号就能够请来专家给自己看病,真的非常方便。”
今年9月,复星基金会在直播间推出“致敬乡村医生公益专场”。基金会联合6个品牌方把当晚直播所得全部定向捐给乡村医生项目,用于乡村医疗人才振兴以及智慧乡村健康生态建设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乡村医生项目中迎来一批重量级的新成员。复星全球合伙人代表先后前往全国各个县,调研如何从健康领域入手开展乡村振兴,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他们为乡村医生们送去培训课程和各种医疗物资,以行动践行“我们守护村医,村医守护大家”的初心。
复星全球合伙人、金徽酒业董事长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