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经历的巨幅波动,是以往十多年都不曾有的,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谈及即将过去的一年,长期研究大宗市场的分析师这样表述。
后疫情时代、碳中和元年、全球能源短缺等多重因素下,煤炭、原油、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价格在2021年一度飞升至历史高位。虽然在我国系列保供政策下,国内煤炭、天然气价格已迅速回落,但行业企业、分析人士依然认为,在新能源替代能力尚未成型的当下,煤油气价格中枢在2022年难有骤降表现。
价格经历异常起落
超过85美元/桶的原油、逼近2000元/吨的动力煤期价、突破8000元/吨的国内LNG市场……2021年,全球范围传统能源不断刷新着高价,也刷新了市场认知。
基础原料价格飞涨带来的蝴蝶效应,已在2021年逐步体现。大宗商品价格水涨船高,致使制造业成本激增,终端消费品提价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虽然伴随市场波动,加之我国能源保供一系列措施的助力,使得目前煤炭、天然气价格出现短期“腰斩”,但在“拉尼娜”冷冬气候影响下,当前海外LNG市场依旧火热。12月14日,英国NBP期货价格暴涨9.9%至42.789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上涨566.7%;TTF现货价格暴涨9.5%至42.073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上涨611.5%,价格均刷新10月5日的历史最高水平。
纵观全球市场,原油(WTI)、煤炭(动力煤期货)、天然气(亨利港管道气)2021年年内最大涨幅分别达到了73.79%、181.88%和148.43%;三大化石能源在经历了大幅上涨之后均出现了回落,但当前价格较年初仍然呈现上涨:原油、煤炭和天然气当前价格较年初分别上涨46.37%、9.52%和49.61%。
“能源价格最终还是市场供需决定的。”对于2021年传统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平煤股份相关负责人分析,虽然近年来全球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但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性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具体到我国,光伏、风能发电虽然已经有一定规模,但相应储能、输配电设施并不匹配。加上近年市场关闭了煤炭落后产能,传统能源市场供应减少,从而导致了2021年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
卓创资讯研究院赵渤文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持续向好恢复,且疫苗接种率提高,各国生产生活日趋活跃,对能源的需求增加,是推动价格上涨的第一重动力;而近年来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各国纷纷加码布局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建设,而天平的另一端显示出的是对传统能源投资的减少,进入2021年秋季后,对于冷冬和拉尼娜的预期一方面使得各国开始考虑新能源的不稳定、不连续、受天气影响严重的弊病,另一方面开始储备传统能源以应对寒冬的挑战,两方面的因素构成了推动传统能源价格上涨的第二重动力:能源短缺。
仍要以煤为主
采访中分析人士指出,导致2021年全球“能源荒”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目前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发展大方向下,新能源供给未能满足传统能源产能缩减带来的缺口。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指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可以看出,能源‘保供’是工作重点,在保供的基础上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双轮驱动推动能源转型并抢占新能源、新文明的高地。我国能源仍然以煤为主,一方面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要在新建立起安全可靠的新能源体系的基础上,做好新旧能源优化组合,另一方面我国‘富煤’的资源优势不能放弃,仍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赵渤文认为,基于我国对能源保供的重视,未来会以满足国内生活生产为核心,实现稳定供应。由此来看,明年煤油气的供应或呈现以稳定和确保供应充足为主,煤油气略有分别。煤炭将积极释放先进产能,保证供应的合理有序增长;原油和天然气仍然维持“增产上储”的目标推进,增加国产油气的勘探开采和供应。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当前全球都面临能源转型过快的问题,这反倒会导致能源供应紧张。新能源有不稳定特性。一旦新能源供给在整个供应体系中占比过大,又因自然因素导致新能源供应一定阶段减少,传统能源供应也无法及时补足,那就会带来传统能源价格无法控制。
“截至2020年,欧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占38%,超过了化石能源占比。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净发电量占比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占比已超50%。在可再生能源中,风能是德国、英国最重要的电力来源,分别供应了这两个国家27%和24.2%的发电量。这意味着一旦新能源供应缺失,那么需要额外更多的传统能源来弥补缺口。”他说。
当然,保障传统能源供给的基础上,众多企业也瞄准了新能源发展的大方向。
例如,美锦能源作为全国最大的独立焦炭生产商之一,正由传统能源向氢能源转型升级,与煤焦化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
“公司目前已完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探索了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商业化应用的‘氢能源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链。”美锦能源相关负责人称,公司可发挥低成本制氢价格优势,推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