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中证韩交所中韩50指数等3条指数发布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12月20日,中证韩交所中韩50指数、中证韩交所中韩新能源车指数和中证韩交所中韩半导体指数正式发布。此次3条指数的发布将有助于提升上证/中证指数系列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指数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作用,也将为中韩两国投资者配置对方市场资产提供新选择。
●我国公司法修改涉及国家出资公司、公司登记制度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20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完善国家出资公司特别规定,完善公司设立、退出制度,优化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完善公司资本制度,强化控股股东和经营管理人员的责任,加强公司社会责任等。
●两部门发文护航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优质项目并购融资获重点支持
在房地产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持续得到满足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化解工作也迎来新的政策护航。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近日联合下发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证券时报】
●1年期LPR下调5基点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再降
12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品种报3.80%,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与上次持平。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本次1年期LPR报价下调,不仅会直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同时也体现了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货币政策正在及时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对稳定市场预期,缓解楼市下行压力,带动消费、投资修复性增长具有重要的信号作用。
●楼市近600次调控政策底显现“稳定”成2022年主基调
2021年已经进入岁尾。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房企变局”“密集调控”“政策底显现”等是这一年的关键词。这一年,伴随着全国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房地产行业销售也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11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继续高位,单月高达56次房地产调控,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高达586次。展望未来,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定”是明年楼市的主基调,年末各种调控政策的指向就是稳定楼市,这也代表了政策见底。另一方面,政策有望将围绕“三稳”任务,因城施策、供需两端发力;同时,适度加快长租房市场发展,推进保障房建设。
●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
12月20日,北向资金净流入相比前5个交易日的平均水平,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这一变化的重要背景,是拟修改的《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明确,沪深股通投资者不包括内地投资者。新规无疑有助于堵住一些套利行为。相比内地市场,香港市场配资成本低、融资杠杆倍数更高,而沪深股通交易中仅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未进行进一步穿透,让部分内地投资者绕道香港投资A股,并由此埋下隐患。从长期看,新规有利于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创造良好环境。
【证券日报】
●工信部:2022年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位置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20日于京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上表示,2022年,要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筑牢经济“压舱石”。
●上交所新债券交易系统昨日上线运行
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债券交易基础设施,12月20日,上交所新债券交易系统上线运行,债券竞价交易从竞价撮合平台迁移至新债券交易系统。这意味着,交易系统实现股债交易分离,上交所基本建成相对独立的债券规则体系和债券交易系统。
●瞄准北交所发展良机各方持续挖掘“后备军”
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的开市运行将资本市场聚光灯移至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抢抓北交所发展良机,各地推动中小企业上市热情高涨,券商也积极布局,储备优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