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超预期渗透 市场主线向智能化迁移
时间:2021-12-20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编者按:行至岁末,驻足回望过往,2021年的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在疫中摸索前路。减碳主旋律引领着一场深刻的能源变革,不同行业跳动着各自的脉搏,资金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此时点,本报推出年终盘点系列报道,覆盖重要财经领域,梳理细分产业动向,视野投向全球市场,用专业解读和扎实数据呈现事件、机构、人物等不同侧面,为2021年做一次深入复盘,记录来时的路并登高远眺未来。

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真正走入公众视野的一年。“起量”是贯穿整个板块的核心逻辑,肉眼可见,路上的绿牌车增多,伴随的是新能源车企市值对传统车企的全面赶超;“宁王”挥舞大旗,锂电材料价格和公司股价齐飞。从质的角度看,车企补齐产品、电池创新技术、全行业共同铺设基础设施将是接下来的功课。

展望明年,市场将目光投向智能化进程。尽管去年此刻就有声音呼唤智能化下半场的开启,但如今大幕才刚刚拉开。智能化不仅将成为整车厂的关键竞争点,使软件收入的商业模式真正落地,也将为零部件环节带来增量收入,成为资本下一轮的掘金地。

新能源汽车

开启大众化时代

新能源汽车驶上快车道,今年普及速度超过市场预期。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接近300万辆,1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17.8%,全年渗透率有望达到13%,超前逼近2025年渗透率达到20%的政策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高增速的推动力并非来自政策因素。业内普遍认为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真正的市场化元年。华西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琰在近日举办的电观大会上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逐步转变为供给驱动,供给端的车企推出越来越多优质车型,进而带动销量提升。

部分头部车企已经抢先占得一席之地。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11月,销量排名前三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依次为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分别为49万辆、38万辆以及25万辆,这3家车企合计销量已占国内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1/3。3家造车新势力争相角逐,“小蔚理”销量分别为8.2万辆、8万辆和7.6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热销的车型在定位上呈现上下两头的“哑铃体”,10万元~20万元区间的主流车型尚待补位。今年前11个月,特斯拉Model3和五菱宏光MINIEV,分别占据25万元中高端以及3万元~5万元的低端市场。

多家车企已经瞄准了“纺锤体”市场的中部,明年或将开启新能源汽车大众化进程。以蔚来汽车为例,一向高举高打的蔚来正在酝酿面向大众市场的新品牌,计划在2022年发布3款新车型,其中一款将是全系列定价最低的车型。

在品类方面,业内预计混合动力车即将迎来爆发。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常务会长李金勇认为,原来市场对插混的理解是一种过渡产品,尤其在限牌的城市,但从今年1~10月的数据来看,插混车在非限购城市的销量占比达到56%,高于前两年,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成熟和产品的推动。随着比亚迪DM-i等主打产品的推出,预计2022年插混产销量将达120万辆。

锂电环节中短期维持紧缺

对于中上游锂电企业来说,“涨价”、“缺货”、“扩产”是2021年的关键词。整车端的销量飞奔迅速拉紧了整个产业链的弦,旺盛需求层层向上传导催生供给焦虑,尤其锂矿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源。

动力电池是电动化的核心,市场供给呈现结构性短缺,高端产能供应不足。中航证券测算,给定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8.7%,单车带电量58.5kwh,库存水平80%,产能利用率70%的假设条件,结合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厂商2025年规划产能超2500GWh,仍将存在超过300GWh的产能缺口。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市场头部化趋势增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宁德时代位居装车量首位,市占率51.4%,比亚迪、中创新航(原名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市占率依次为16.6%、5.8%、5.1%,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已经占据了九成市场。

为保证市场份额,头部企业加紧产能扩张。宁德时代在近期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公司按当前市占率测算,到2025年设计产能至少应达520GWh;中创新航近期宣布2025年产能规划500GWh,2030年达到1TWh;蜂巢能源今年三次上调产能规划目标,最近一次定在2025年挑战600GWh。

动力电池厂家都对未来市场空间抱以强烈的乐观态度。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近期公开表示,全球电动化目前已经是市场确定、政策确定、技术确定,目前的扩张是一种确定性状态下的扩张,而非不确定下的盲目扩张。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的表述更为直接:“如果规模都没上去,谈何领先?如果速度太慢,反倒会成为现阶段最大的风险。”

动力电池进而拉动锂电材料需求,各类材料涨声一片。据鑫椤锂电统计,今年1~11月各锂电材料中,涨幅最高的六氟磷酸锂价格翻了4倍,氢氧化锂、碳酸锂涨幅也达295%和284%。鑫椤锂电分析师预计,明年对矿的争夺将更加激烈,部分锂电材料环节仍将面临紧缺,主要包括受制于设备端优质产能的隔膜、铜箔,以及受制于高能耗石墨化的负极环节等。

在此背景下,车企、动力电池厂纷纷将手伸向上游环节,产业链一体化趋势加强。“车企通过绑定电池厂,一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