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年末,A股各大指数正在启动跨年度行情,而作为国内精密功能件龙头,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002600.SZ,下称“领益智造”)股价仍旧滞涨。
因头顶“苹果概念股”的光环及业绩表现不错,公司股价自2018年末2.5元/股左右开始起涨,2020年年末已达14.88元/股。但今年以来,领益智造回吐了不小的涨幅,最低点时曾跌破6元/股,截至今年12月15日,股价来到了7.4元/股,但距高点仍腰斩。
与近期二级市场表现不同,领益智造画下了不凡的蓝图:“公司拟横向跨入新能源汽车、医疗、电动工具、5G、IoT、可穿戴式装置、清洁能源等其他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商业布局,成为跨行业‘航母级’的智能制造国际大厂。”
那么公司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现金流问题?未来能否支撑持续的扩产与研发?公司如何看待为子公司大额担保?公司对未来有何规划?领益智造最近对《投资者网》解释了一些市场关心的问题。
股价与业绩基本匹配
公开资料显示,领益智造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领益科技,公司以模切业务起家,并先后布局冲压、CNC(数控机床)、紧固、组装等业务,成为苹果产业链重要标的。目前业务涵盖磁性材料、贸易及物流服务、平板显示、精密结构件、精密功能器件等。
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5亿元、239.16亿元、281.43亿元,同比增长113.5%、6.3%、17.6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亿元、19亿元、22.66亿元,同比涨幅为-140.4%、378.6%、19.6%。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0%至216.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2%至12.7亿元.
中信证券对此分析称,受智能手机芯片短缺、海外疫情等因素影响,领益智造相关业务量产爬坡节奏有所推迟,伴随供应链恢复正常拉货水平,公司第四季度业绩有望向好。
不过,二级市场的走势表明投资人的信心尚待恢复。12月15日,领益智造报收7.4元/股,今年股价累计下滑38.3%,最新市值为523亿元,滚动市盈率为25倍。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领益智造获5家机构持股,相比年初的101家机构大幅减少;基金机构对公司的合计持股数为2202.87万股,而今年年初高达5.8亿股。
对于机构的大幅减持,领益智造方面告诉《投资者网》:“投资机构的加仓或减仓属于正常的投资行为,二级市场的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一直坚定推进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为投资者创造中长期价值。”
如何看待担保余额近90亿
在领益智造看来,随着行业景气度持续,基本面有望进一步改善,“公司计划垂直整合零部件上下游,纵向构筑‘材料-零部件-模组-精品组装’的整合竞争优势,横向迅速切入新兴市场并占据可观市场份额。”
不过,在消息面上,领益智造还需解答投资者的顾虑。11月10日晚间,公司披露增加为4家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的公告。
本次公司拟向锦泰电子增加约2亿元的担保额度。领益智造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对锦泰电子的并购,间接持有其95%股权,计划投建电池结构件。
企查查数据显示,锦泰电子成立于2017年7月,去年及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528.04万元、1.49亿元,净利润为115.16万元、-1753.14万元,最新资产负债率为81.61%。
此外,领益智造还将为领汇新能源、东莞领博和苏州领略等公司提供担保,上述三家公司均成立于2021年。其中,东莞领博净资产为-1449.54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07.8%,领益智造为其提供了2000万元担保额度。
截至公告日,公司担保余额高达8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61%。
针对上述情况,领益智造向《投资者网》解释称:“公司为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以及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之间的担保,有利于被担保方借助公司的整体资源优势,符合上市公司整体利益;随着公司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客户订单逐步增加,也将进一步优化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增强长期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支撑公司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长远布局。”
并购上述标的是领益智造转型的重要一环。公司看好自身长远发展前景:“消费电子方面,鉴于5G技术和折叠屏幕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消费者对创新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将上升,这将导致精密功能件和精密结构件的技术精度要求增加;新能源汽车方面,精密制造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产品主要应用于EV电池、功能性材料等产品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在未来五年有望保持持续增长,拉动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发展。”
盈利能力承压持续扩产
从目前财报披露的业绩情况来看,汽车业务贡献不大。2018年至2020年及今年上半年,该板块销售收入分别为1.28亿元、1.18亿元、1.84亿元、1.04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0.6%、0.5%、0.7、0.8%。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相关产业布局投资较大,公司正面临一定的管理压力。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滑约3个百分点至8.4%,毛利率同比下滑4.7个百分点至17.3%。
与此同时,其存货达到55亿元,相比年初的42亿元上升;应收账款82.4亿元,年初为75.42亿元,商誉则达到18.43亿元。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执行项目的不断增加,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