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时罗素调整受关注
科技股被积极纳入
12月1日,富时罗素宣布对富时中国A50指数、富时中国A150指数、富时中国A200指数、富时中国A400指数、富时中国A小盘股指数的季度审核变更,该变更将于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收盘后(即2021年12月20日星期一)生效。
作为全球著名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指数公司每次对A股成份股的调整都会引起市场重点关注。具体来看,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资本对中国A股市场的广泛认可;二是指数调整有利于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三是稳定公司估值;四是作为资产配置的锚,投资者通过追踪指数变化利于形成价值投资方向。
回顾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可谓蹄疾而步稳。2018年9月27日,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A股纳入指数分三步走:第一步,2019年6月份纳入其中20%;第二步,2019年9月份纳入40%;第三步,2020年3月份纳入40%。包含大、中、小三类股票。
此番调整短期将引起一些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变化,新纳入的公司将有机会获得更多资金的青睐。作为市场投资“风向标”的富时中国A50指数则呈现“三进三出”态势。剔除美的集团、三一重工、海螺水泥。同时,海尔智家、片仔癀、亿纬锂能进入第一梯队。而下一季度指数审核的备选样本股票分别为宁波银行、赣锋锂业、恩捷股份、阳光电源、韦尔股份。
总体来看,此次指数调整较为积极。富时中国A50指数、富时中国A150指数、富时中国A200指数、富时中国A400指数、富时中国A小盘股指数调整个股数量分别为3只、8只、5只、42只、40只。
记者发现,富时罗素指数成份股调整的逻辑与公司市值(即股票价格走势)呈现正相关性。以片仔癀为例,该公司股价自3月9日创下239.25元/股低点以来,截至12月3日,期间累计涨幅逾80%。
此次剔除的大多为周期性个股,而跨越牛熊周期的消费股和代表未来经济转型发展方向的科技股被积极纳入。以富时中国A400指数纳入最多的42只个股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科技+消费”股共计24只,占比达57.14%。
外资持续流入正当时。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11月底,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沪深股通等渠道累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2.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近3263亿元。
与此同时,“消费+科技”股受到QFII积极布局。从QFII今年三季度末持仓来看,此次富时罗素调整的美的集团、爱旭股份、北陆药业、大全能源、怡合达、科博达等个股均受到QFII持有14110.55万股、4915.26万股、340.85万股、221.67万股、122.63万股、39.79万股。
“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转型受益的方向分别为大消费领域(白酒、医药、新能源汽车)以及科技互联网行业,未来具备较大成长空间。”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尤其是大消费领域,在投资增速及出口增速下滑的背景下,通过带动消费升级和消费总量扩张对拉动GDP增长有显著作用。
天风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领域内,高端白酒龙头具备强壁垒,商业模式具备优越性,预计2022年业绩仍较为稳健,目前估值处于合理位置,短期或享受估值切换带来的行情。中期来看,市场资金回笼消费板块或将首选高端白酒。长期来看,高端白酒提价能力仍存,只是短期受到外界因素压制,核心逻辑未变化,仍是长期看好的优质核心资产。
刘畅进一步表示,富时罗素对A股成份股指数的不断调整,其投资策略主要围绕“确定性”,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业绩确定性较强的行业龙头;二是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业绩均具备确定性的标的;三是个股处于估值底部的确定性,同时具备一定反弹性。
临近年底,各大券商纷纷发布2022年年度A股投资策略报告。机构普遍认为,外资明年将继续增配A股已成为业内共识,但在具体流入规模上,机构间存在不小分歧。
中信证券预测相对乐观,认为由于海外权益基金在A股配置比例依然偏低,明年外资的净流入量相对今年会继续增加。判断在人民币汇率稳定及没有新指数纳入前提下,北向资金在2022年有望净买入4000亿元,相比2021年的3500亿元(预测值)小幅上升。
中金公司认为,虽然海外经济复苏接近高点且政策退出预期升温,但中国市场优质资产在全球吸引力仍然突出。判断2022年海外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规模可能达到2000亿元至4000亿元。
浙商证券比较谨慎,该机构认为,随着海外流动性边际收紧,预计2022年通过陆股通和QFII入市的资金规模或边际微降,分别预测为2000亿元-2500亿元和0亿元-100亿元。
年内净流入逾3584亿元
北向资金操作呈现四特征
随着A股市场制度改革的逐步完善与上市公司队伍的不断壮大,北向资金也逐渐加大对A股市场的投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持续涌入A股,截至12月3日,期间累计净流入额已达3584.20亿元,比去年全年净流入总额多1494.88亿元,超越2019年全年净流入3517.43亿元的历史高点。
进一步梳理发现,今年的前11个月份,北向资金均呈净流入状态,且每月净流入额均在百亿元以上,其中,5月份、4月份、2月份净流入总额位居年内月流入额前三,分别为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