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围绕制度健全、竞争有序、透明开放三个总目标,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近年来持续扩容,存量规模已超25万亿元。
作为国内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商业银行也是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该怎样顺应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更好为实体企业提供优质债券融资服务,成为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一份“新考卷”。
中信银行作为最早一批获得信用债承销牌照的银行之一,近年来紧跟直接融资发展大势,努力发挥债券承销在服务实体企业融资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差异竞争、强化系统推动、丰富产品体系、深化资源整合,业务布局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逐步打造了过硬的业务体系和专业团队,目前该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历年累计承销只数已突破5000只,累计承销金额超过4万亿元。近日更是领衔市场同业,率先迈过公司信用类债券年度承销7000亿元的历史节点性大关,金额和只数双双登顶市场榜首,服务能力和品牌也广受市场认可,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中信银行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债券承销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创新,或可为市场提供一定参考和启发。
服务当下,
中信银行逆向而行,
积极助力传统能源大省
债市“破冰”
去年末的能源企业集中信用事件波及甚广,迅速引发市场踩踏式恐慌,并在短时间内呈现区域性、产业性蔓延态势,占据全国超五分之一原煤产能的山西煤企可谓首当其冲,债券一级发行基本陷入停滞,市场流动性几近枯竭,融资失血严重。山西国资运营公司曾数次表态“省属企业绝不发生一笔违约”,然而金融机构仍普遍保持观望,投资者信心不足,煤企发债举步维艰,形成恶性循环,冰封局面持续。
今年7月,中信银行经过深度调研和市场研判,作出当前山西煤企融资困境是市场过度反应的判断,同时也认为,对于煤企“一刀切”式回避,并不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据此,该行将重启相关债券承销提上重要日程。
7月22日,中信银行率先行动,以承投联动模式,为晋能电力发行一笔3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是年初以来单只发行金额最大的山西煤企债,并实现了市场化超额认购。此后短短35天内,承销部门与投资部门紧密协作,集中发行落地13只山西煤企债,融资金额超过180亿元,成功助力行业性债券估值修复和融资净额转正,一举吹响山西债市复苏的“号角”。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多措并举,纠偏市场“一刀切”行为。11月19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再次强调,金融机构不要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对符合条件的煤电、煤炭企业和项目给予合理信贷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加强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金融支持。由此看来,中信银行的前瞻举措踩准了市场步点,响应了监管号召。
与市场情绪逆向而行,在同业分歧中敢于破局。中信银行在综合研判国家战略、产业趋势和区域信用生态的基础上,作出重启山西煤企债券融资的前瞻性安排,无疑是成功抓住了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拐点。
拉长视野,
中信银行深耕细作,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中信银行本次助力山西债市复苏不是孤例。多年来,该行始终秉持实业报国的赤子初心,走在市场最前列和创新最前沿,在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建立了市场领先的服务能力和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
我国作出力争二〇三〇年前实现碳达峰、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也由此开启新纪元。
中信银行也是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先行者与推动者之一,曾先后落地多个细分领域“绿色首单”项目,包括早在2018年,该行充分借鉴国际先进市场经验,承销国内首单公募社会效应债券,利率挂钩多类绿色社会效应,开创了债券融资成果挂钩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先河;今年以来,更在“碳中和债”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两项重磅创新领域先行先试,双双落地全国首批项目,社会示范效应显著。
碳中和大潮中,中信银行注重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现实与转型的关系。短期而言,把握国内能源结构在一定周期内仍将以煤电为主导的现实,以债券融资为山西等“高碳”区域金融稳定雪中送炭;长期来看,积极引导上述区域结构优化,如支持晋控电力于今年10月发行一期省内“稀有”的碳中和债,助力传统能源大省点亮转型星星之火。
同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无缝接棒新时代“三农”发展大旗。中信银行坚决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打造中信银行乡村振兴领域特色化服务能力。就债券领域而言,该行于今年3月主动创新,牵头为成都益民集团发行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票据,募集资金用于规模化、高质量粮源基地建设,打造了金融市场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范本。
在以债券融资积极支持国家重点战略的基础上,中信银行也高度重视将公开市场资金引流至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受多重内外部因素影响,2018-2019年民营企业债务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