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国泰君安证券主办的“走向共同富裕的投资之道——国泰君安2022年资本市场云端年会”通过线上方式举行。
当日第一场重磅的圆桌论坛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燕铭主持。黄燕铭表示,明年整体上仍应重视科技类股票,重点包括新能源、军工制造、电子、高科技设备类制造等领域,以及元宇宙板块。
KKR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对话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对今明两年宏观经济进行了观点分享;投资策略方面,由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对话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显顺,研判明年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资产配置方面,由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研究院院长、基金投资部总经理李少君对话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配置研究组组长廖静池,探讨明年资产配置的方式和方向。
共同富裕推动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成为破局要点
对于明年宏观经济的总体表现,花长春认为,对2022年中国经济不用过分悲观,预计政策不会大水漫灌,但会适度放松。对于中国外需同样不必担心,订单黏性和设备需求,会让中国的出口韧性较强。
关于共同富裕的推进,花长春认为,一是重视三次分配,鼓励大家按劳分配,勤劳致富;二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整个社会福利制度和分配制度需要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三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例如员工持股、改善农村居民土地收入等。
“共同富裕的推进会增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长远发展尤其是消费升级,绝对是非常有利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对于国产品牌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花长春表示。
董琦认为,产业政策是未来破局要点,需要关注新基建(能源),以及农业和消费与健康等行业政策的推进。而对于地产投资短期不宜过分乐观,地产投资触底还有距离。长期而言,也不用过分悲观,地产投资最终还是会回到合理的增速中枢。
在回答能耗目标相关问题时,董琦表示,2022年能耗压降目标有向下微调的可能,微调后的目标可以缓解类滞胀压力,但随着下半年经济企稳,供给约束的特征可能会再次回到大家的视野。
“如果更长期去看,从碳达峰角度而言,能耗目标在未来5年都很难出现大幅调降的可能。这意味着新能源投资在未来1至2年还需不断加速,才能化解碳达峰对中国能耗目标的约束。”董琦强调。
成长机会仍在价值重回舞台
投资策略方面,乔永远认为,2022年较为重要的变量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看待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投资机会,将是明年A股和很多资产投资非常重要的起点和维度。”乔永远表示,更应该重视国内大循环的服务主体。国内大循环不仅影响增长,更关乎分配问题,如果分配问题能够有所解决,那么未来消费将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大势研判方面,陈显顺认为,2022年A股市场或横盘震荡,先上后下,建议积极布局跨年行情,同时看好“春季躁动”接棒跨年行情。但陈显顺也表示,“春季躁动”后上升势能或将短暂受约束,预计股指将重回区间震荡,下半年市场有望逐步回暖。
风格研判上,陈显顺判断,成长机会仍在,价值投资将回归市场。成长机会方面,景气赛道机会仍将持续,但难以贯穿全年,行情节奏依赖流动性预期,春季为关键的观测点;价值投资方面,盈利的稳定性叠加修复趋势,价值将重回风格配置的舞台中央;消费方面,消费股的“弱周期”属性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提供了确定性。
行业配置上,陈显顺预判,制造业盈利向好,消费行业否极泰来。具体看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推荐估值盈利性价比高的券商、银行;二是消费,聚焦消费中的“涨价”主线,推荐竞争格局改善的生猪、白酒、食品、汽车、餐饮旅游;三是科技成长,推荐高景气延续的新能源细分赛道、智能驾驶,以及景气反转上行的VR/AR设备类公司;四是高端制造,2022年上游成本压力缓解后中游设备制造端有望迎来盈利修复,推荐计算机光电、军工装备、机械设备。
黄燕铭表示,明年整体上对于科技类股票仍应较为重视,重点包括新能源、军工制造、电子、高科技设备类制造等领域,以及大家一直强调的元宇宙板块。
“元宇宙更看重是的制造端和提供设备端,我们认为,元宇宙一定是从设备制造逐步走向应用,当前更重要是在制造端而不是在应用端。这需要时间逐步演化,不断去确认其确定性,摆脱风险,逐步提高投资规模。”黄燕铭说。
陈显顺将2022年的年度策略总结为:春季进攻无碍,夏季防守在怀。成长机会仍在,价值重回舞台。周期盛极而衰,消费否极泰来。制造盈利向好,拥抱科创时代。
大类资产配置更平衡机会或在前半程
针对基民投资不挣钱的问题,李少君分享了其“三重阿尔法”投资框架——大类资产配置的阿尔法、风格或行业的阿尔法及基金选择的阿尔法。
“通过运用‘三重阿尔法’投资框架,投资者可以在投资中剥离运气成分,找到确定的风险和收益源头,大大提高其投资能力。”李少君说。
对于明年的基金投资,李少君建议,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