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行副行长朱民最近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们正离开信息时代进入智能时代,而智能时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机器认知与人的认知共存时代。数据的流通就是知识的流通。这对媒体行业的改革转型具有重大启示。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公布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生产要素的改革方向和相关体制机制的建设要求,数据被列入第五大生产要素。目前上海、广东、山东、天津等13个省份出台了数据相关条例,地方规章层面的立法多达30多个。促进数据的授权开发、安全保护、应用、交易是未来的大趋势。
专业财经媒体与数据有着天然的联系,全球来看,路透、彭博就是数据资讯服务商的典型代表,为用户提供新闻+数据+智库+交易的综合服务产品,在全球金融市场获得高度影响力。在互联网的根本性冲击下,中国的传统媒体“二次销售”商业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用户和场景缺失、版权保护困难,亟需构建起新核心竞争能力,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而“新闻+智库+数据”是新方向。
作为一家专业财经媒体集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拥有国内领先的专业财经媒体能力,同时构建了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南方财经合规科技研究院、21世纪资管研究院等专业智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到数据能力,构建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综合服务的产品。
自2020年底开始,南方财经大湾区数据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到今年6月21日正式发布三数据产品理财通、资讯通、城市通2.0版本,已迈出了构建新能力的重要一步。
对全网信息实行快速跟踪,实现机器+人工的资讯生产能力,建立标签系统,细化用户画像,逐步走向算法推荐。
对城市企业数据进行打通,实时生成当地营商环境各个维度的比较,决策者可以快速掌握各个开发区的竞争力情况。
对全国16万份理财产品的信息,实现及时数据更新、排名、对比,加上研究员分析,形成《机警理财日报》,为资管机构、零售渠道和个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
数据化、数字化建设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数据和算法能力,提高生产、分发效率,构建信息服务的准确性、适配性、及时性,从而为不同目标用户群体提供解决方案,提升决策效率。
数据只有应用到场景才能诞生生命力,媒体的数字化改革更深的挑战来自传统理念的变革,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数字化浪潮的核心价值观。
数据与算法赋能
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核燃料,云计算是基础,算法是灵魂。
南方财经大湾区数据中心建设的两大任务,一是对内部进行数字化和数据化升级,包括用户画像、标签系统、算法推荐等,二是推进财经领域的应用产品开发。具体而言,是以南方财经大厦为重要载体,建设“1+7+4+X”矩阵,现已经形成专业团队,搭建数据采集、清洗、加工、算法等数据生产能力。
“1”即为一个数据中台,人工智能技术基本上是数据驱动的,数据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在大湾区数据中心建设中,数据中台是底座。2020年南财集团就开始启动“南财云平台”建设,目前“南财云平台”已升级上线2.0版,同时搭建起“经济政策数据库”“瞪羚企业数据库”“产业数据库”“银行理财产品数据库”“媒体新闻资料库”等主题数据库。
传统媒体技术研发能力较为薄弱,为此,数据平台建设将采取内外部合作形式,引入先进的机器学习、知识图谱、隐私计算、算法应用等能力,搭建数据采集加工治理综合平台,提升传统媒体的技术实力。
到2023年,“南财云平台”将建成服务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和交换的“财经数据共享平台”,结合人口基础数据库、企业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金融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等,实施优化整合、关联计算、研发,赋能“大湾区数据中心”。
“7”则为7个应用模型代表,应用层即7个数据应用平台,包括经济运行分析平台、财经产研服务平台、全媒体管理平台、智库课题研究平台、财经指数发布运营平台、数据共享交易平台等,从七个平台衍生更多业务共享应用,提供数据解决能力。这其中,应用模型是南财集团内部智库研究的应用,例如营商环境评价模型就是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综合多个维度形成的受到广泛认可的模型应用,充分发挥了媒体“智脑”能力。
在“1”和“7”基础上,我们计划针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重点企业等核心用户群体,提供经济运行分析、营商环境评测、产业招商服务、金融风险防范和应对、产融对接、产业链协同、智能供应链管理、数据交易等场景化的平台级应用矩阵。应用层采用国际领先的模块化开发方式,可结合用户需求快速开发、高效组配、灵活拓展。
基于市场调研,我们形成了四数据产品理财通、资讯通、城市通、基金通。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构建产品
从基础数据,到产品应用,需要始终围绕用户的需求来构建能力。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南财集团于今年1月正式发布理财通、资讯通、城市通产品1.0版本(简称: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