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几大跨国巨头纷纷上演“拆分”戏码。通用电气(GE)宣布拆一为三,拆分后三家独立的公司分别聚焦航空、医疗和能源业务;“百年老店”强生宣布拆分重组计划,制药和医疗器械业务合并,消费者保健业务独立。
除了拆分重组,跨国企业的整合并购也在进行着。例如,辉瑞自2016年起就开始着手计划拆分其消费者健康部门。2018年,辉瑞与葛兰素史克(GSK)共同宣布合并双方的消费者保健业务,此前已完成交易,并成立新的全球领先的消费保健品合资公司,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该合资公司独立上市的计划已提上了日程。另外,今年4月,作为医疗影像行业巨头的西门子宣布已顺利完成对肿瘤放疗领域龙头瓦里安医疗的收购。
在业界看来,GE、强生的拆分是为了更聚焦。而辉瑞、葛兰素史克消费保健品板块的合并及西门子医疗对瓦里安的收购则为了强强整合,“1+1>2”的谋篇布局。在刚过去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瓦里安的展台上出现了加入西门子医疗后的新LOGO。这也是西门子医疗与瓦里安合并后,二者第一次在进博会上同台亮相。
瓦里安全球资深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张晓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跨国企业的分合战略都是根据自身发展业务需求而定,企业也在不断地分合中发展,对于拆分、并购整合也都有很多经验,如西门子拆分医疗板块,西门子医疗又收购瓦里安,两者互相融合可谓是“强强联合”,在癌症诊疗领域可以提供成整体解决方案。“两家都是高科技公司,两科技公司的文化都以创新技术为主,这对于全球的癌症防控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将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数据化诊断和精准癌症诊疗的需求,有效应对全球日益增长的癌症发病率。”
“分合”术
当下,跨国企业并购的案例并不鲜见,其中运用到的“分合”术在GE、强生、GSK、西门子等企业身上均有体现。
美国当地时间11月9日,GE宣布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变革计划:拆分成三家独立的公司,分别聚焦航空、医疗和能源业务。
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卡尔普(LawrenceCulp)称,在分拆为三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后,航空、医疗和能源业务都将从量身定制的资本配置和灵活的战略中受益。根据业务重组计划,GE首先分拆的将是医疗板块,预计在2023年初实现。GE仍将保留医疗板块19.9%的股份。GE现有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和GE数字板块,将合并为一个业务单元,专注于能源转型,并寻求在2024年初完成剥离。
在上述分拆完成后,GE将保留航空业务,并沿用GE现有的名称。卡尔普将领导该项业务,现年58岁的他在2018年出任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GE近几任掌门人都以精简业务、缩减债务为目标。近年来,GE相继将旗下的家电制造、生物制药、金融等业务剥离。但在出售业务的同时,GE也在不断收购其他业务。而对阿尔斯通能源业务的收购未达到预期。在11月10日,GE也启动了一项总价230亿美元的债券回购计划,以期减轻公司的债务水平。
继GE宣布一拆三后,全球最大医疗健康公司、百年老店强生也正式分拆。近日,强生发布公告称,计划拆分重组现有的三大业务:制药与医疗器械业务合并,消费者保健业务独立,分别成立两家上市公司,计划在18—24个月内完成。
在公告中,强生为两家新公司所做出了规划:一家为新强生公司,包含制药和医疗器械业务;另一家为新消费者保健公司(尚未确定正式名称),主营消费者保健业务。
今年8月,已任职近10年的强生现任CEOAlexGorsky宣布退休消息,将由其长期副手JoaquinDuato于2022年1月3日接棒。强生公告表示,分拆之后,其原定退休计划不变,Duato将接管新强生。
强生强调此次拆分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董事会讨论了一段时间所做出的决定,可以使其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强生公司成立于1886年,是全球最具综合性、业务分布范围广的医疗健康企业之一,业务涉及医疗器材、制药和消费品三大领域。强生系外科敷料起家,创可贴的发明者,后逐渐转型为专业医疗产品公司,在全球医疗器械和制药等多个领域排名的TOP10企业中都能看到强生的身影。
不同于GE和强生在公司内部进行业务的拆分整合,GSK和辉瑞进行了跨企业的业务整合。2018年12月19日,葛兰素史克(GSK)与辉瑞(Pfizer)宣布合并双方的消费者保健业务。2019年8月1日,两公司已完成交易。合并后,其消费保健品聚焦在呼吸健康、皮肤健康、疼痛管理、口腔健康和营养补充剂五大领域。
GSK消费保健品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经理顾海英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的业绩完全跑赢市场,并且在非常强势地增长。原来的GSK消费保健品更多的是与健康、治疗有关的,原来辉瑞那一部分业务更多的是养生有关的,两者合并是非常好的互补。”
而合资互补后最大的益处就是品类的扩张。顾海英指出,在品类扩张后,在消费者终端市场形成了端对端的效应,合并后的GSK消费保健品公司已成为美国第一大非处方药公司(OTC)、中国第二大非处方药公司。
具体合并后业务增长量情况,顾海英并没有透露。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