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楼市持续转冷,政策"适度纠偏"开始显效
时间:2021-11-16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短期内房价仍有一定压力,市场下行局面有望在年底或明年年初筑底。

“我们潍坊二手房降价了,我朋友家在泉州也是,全国都这样吗?”过去几个月间,类似二手房降价的个体感知层出不穷,销售降温、土地转冷、投资下行的现象持续了已有一段时间,但整体房价并没有一个统一结论。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各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均有略降,且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出现大幅增加。

除了房价微跌,成交量也在持续下行,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降幅均超两成,已连续4个月同比回落。

同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相关数据表现同样不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持续收窄,房屋新开工面积出现下降,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则降至100.62,为近11个月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层面的“适度纠偏”已经开始显效,10月房贷利率出现年内首次止涨,后续房地产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或适当优化。

多位机构分析师表示,虽然政策端迎来边际改善,但在供给端与需求端同步降温的螺旋效应下,短期内房价仍有一定的降价压力,只是幅度相对平稳,市场下行局面有望在年底或明年年初筑底。

持续下行

继9月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数据双双下挫、多项数据创下年内新低之后,10月楼市遇冷仍在持续。

整体测算70城新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3%,这是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70城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也下跌0.3%,一二三线城市分别下跌0.4%、0.3%和0.4%。

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多。新房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有52个,相比9月份的36个明显增多;二手房降价城市数量达到了64个,大概有90%的城市出现了明显的降价现象。

但下跌城市中80%左右的城市跌幅不超过0.5%,跌幅较小。

除了房价微跌,成交量同比也在持续下行。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7.3%和11.8%,继9月以11.3%、16.6%创下年内最低之后,继续下探。单看10月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较上月扩大8.5个百分点至21.7%,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降幅较上月扩大6.8个百分点至22.6%。

实际上,成交量自今年下半年已经开始转入下行通道。7月以来,单月销售规模从同比增长开始转为下降,8月和9月,降幅一直维持在两位数。其中,作为传统销售旺季的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2%,销售额同比下降15.8%。

开发投资数据方面也不容乐观。

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为7.2%,而这一数据年初为38.3%,年内增速持续收窄。业内认为,开发投资增速收窄与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的持续下行紧密相关,数据显示,1-10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7.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6.8%。

土地端,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58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0%。

土地市场的整体遇冷相对上述其他改变更为明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第二轮集中供地情况发现,多个城市流拍率走高、溢价率大幅降低、底价成交频频出现,部分城市甚至“未拍先冷”,竞拍前一日不得不撤销或延期无人报名地块,其中,杭州和北京“提前流拍”地块更是达到了半数以上。

连锁反应

房价的降温,是一场连锁反应。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房价下跌是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步降杠杆的结果。需求端,下半年以来居民按揭贷款额度收缩,放款时间拉长,需求减弱;供给端,房企在较大的经营压力下,加大降价促销力度和范围,由此,新房“以价换量”的同时,二手房业主降价意愿也有增强,降价行为增多。

但深究背后的原因,其实整个市场基本面的下行,也是始于信贷收紧引发的整体连锁反应。

今年下半年以来,包含“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管理等在内的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机制全面落地,同时影响了个人按揭贷款和房企融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在调研中发现,多个城市存在住房按揭贷款额度受限、利率上升、放款时间不断拉长的现象,抑制了需求释放,导致需求端迅速冷却,二手房价格开始下跌。

市场的冷却导致销售下行,房企的销售回款下降明显,而销售回款恰恰是房企重要的资金获取途径之一。

“房企的现金流来源一个是销售回款,另一个就是融资。”一家深耕长三角的百强房企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对房企来说,最痛苦的是房子卖了,钱没收到。因为高销售回款率是房企承受高负债、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基石。回款慢导致企业周转速度减慢,项目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土地储备受限,严重的会导致资金链断裂。”

而房企赖以生存的融资,也遭遇了全面收紧。

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比较突出的就是将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房地产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

此外,下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