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杰
北京证券交易所顺利开市,标志着立足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市场定位,与沪深交易所协同互补、错位发展的中国首家公司制交易所诞生,开启了三个市场共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格局。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全链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海通证券作为长期坚守和持续深耕新三板市场的头部券商,于2014年设立了一级投行业务部门“新三板与结构融资部”,专注于中小企业投行服务,累计推荐挂牌和督导企业近200家,实现融资近200次,募集资金超百亿;另为超200家挂牌企业做市投资提供流动性支持;打造了一支由保荐代表人、注册会计师、律师、行业研究员、交易员等构成的,具备综合专业背景的资深团队。
国义招标是海通证券保荐的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之一,也是招投标行业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国义招标折射着一批中小企业从新三板市场起步,逐渐发展成长的历史缩影。
北交所的设立,对海通证券来说,也是重要的历史机遇。首先,对投行业务来说,开辟了在沪深市场之外的保荐业务新赛道。北交所服务对象为“更早、更小、更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达到北交所相关标准后可以上市发展。这类企业大部分深耕细分行业,具有较强创新动力,较大成长潜力,拥有更多服务需求和资本诉求,相对沪深上市公司来说数量更多,因此极大地拓宽了投行保荐业务的展业范围。
其次,海通证券广泛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三板业务因北交所开市得以激活,公司前期为这类企业投入了如新三板挂牌、持续督导、做市等长周期投行服务。这些服务将陪伴优质中小企业的成长,对券商来说也具有战略投入意义。
第三,海通证券将围绕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诉求,探索构建“研究驱动,投行保驾,投资助力,做市活跃,财富管理,分支机构本地化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产业链。
海通证券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坚持“大平台+精品化”的发展模式,投行服务筑基驱动,统筹行业研究、投行保驾、投资助力、本地服务、产品配置、财富管理等多维整体平台优势,全面助力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中小企业全产业链服务。海通证券将凭借在科创板、创业板保荐发行中积累的丰富的创新服务经验,以及新三板企业“多产品+长周期”的实践经验,协同整体资源,打造中小企业全产业链一流服务券商品牌,切实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招商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霍达
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交易是中国资本市场又一个里程碑。北交所的设立对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北交所定位于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以服务创新为使命,聚焦的正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将为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注入新的助推剂,吹响科技自主创新的号角。
第二,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层层递进的分层市场结构将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条“边融资、边交易、边发展”,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资本市场路径,有助于更好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三,为券商机构转型发展开辟新领域。北交所上市企业更多的是处于发展早期的新兴企业,这将倒逼券商从过去的申报材料“制造商”和发行“通道”向企业价值的“发现者”转变。券商只有在新兴产业长期深耕、对新兴企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方能独具慧眼识别优质企业,挖掘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企业客户。
招商证券高度重视北交所的设立,要求公司各业务条线和相关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加强对北交所市场定位和相关规则体系的研究论证,及时推出符合北交所规则体系要求的新举措。通过调整业务架构、出台配套制度、改进相关流程、加大资源投入、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参与北交所的建设。
下一步,招商证券将以北交所的开市交易为契机,加强资源投入和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构建“研究+投行+投资+基金+做市+财富管理+衍生品”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体系,为科创型企业提供专业优质、覆盖全面、响应及时、性价比高的综合化一站式金融服务,助力其借助资本市场实现飞跃发展。同时,招商证券将坚守合规底线,以高标准履行好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
东方证券董事长兼总裁金文忠
从9月初宣布设立,到11月开市交易,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中国资本市场见证了“北交所速度”,更迈入了深化改革发展的“新里程”。在我国经济亟待实现创新驱动升级转型,资本市场亟待提升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能力的背景下,北交所的顺利开市,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性事件,更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