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北交所即将闪亮登场,那么,开市之后走势会怎么样?对于这一全新的证券市场板块,投资者在欢呼鼓舞的同时,应如何把握其中机遇同时规避风险呢?
北交所开市工作准备就绪
北交所开市在即。据了解,目前北交所开市涉及的技术系统已完成改造升级,各证券公司、信息商和基金公司相关系统已完成配套改造。北交所内部机构配置、人员配备均已到位。
北交所闪亮登场之后,京、沪、深三地交易所将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证券市场新格局,其中北交所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将以灵活、包容和适度的制度安排,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早更好地获得资本市场助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另一方面,广发证券认为,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制度最大的差异性体现在采用公司制(沪深交易所为会员制),与国际接轨。参考国际经验,北交所实行公司制将具有以下两点优势:第一,公司制交易所具备上市融资功能,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上市,如纽交所、纳斯达克、港交所等公司制交易所均已经融资上市;第二,公司制交易所符合全球交易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北交所逐步与全球资本市场接轨。此外,北交所具有财务指标要求更低、上市审核时间短、交易制度更为宽松、拥有转板机制、投资者门槛放低与科创板齐平、多元化定向发行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机制创新优势。
对于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后的表现,粤开证券认为,相对于科创板和创业板,北交所开市走势大概率更加平稳:北交所81家首发企业之前均有过二级市场交易,目前价格已经可以部分反映其市场估值;且81家企业之前均在新三板市场有过直接融资,这也是其整体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结合北交所设立消息官宣之后精选层新股表现,其认为北交所开市后,新股大概率将迎来平稳上涨,整体走势相对于科创板和创业板开市更加平稳。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则提醒,市场对于新三板的了解还是不多,精选层这次发行的这些公司名声并不大,从知名度各方面来看,跟两年多前的科创板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当中,“大家不太了解的话,愿意操作的人也少些,再加上这段时间创新层中很多品种也都大涨过。另外,券商以及各方的研究都不是很深入,所以在这方面你不能抱太大期望,预期流动性会特别好。我觉得流动性会有所改善,但是同当年的科创板相比会差一些,这个市场大家还是要多观察。”
在安信证券看来,北交所估值消化所需时间或会较此前创业板、科创板所需时间缩短,原因包括:
一是北交所公司上市前已有交易价格,成为发行定价的参考锚。北交所公司上市条件中要求其必须得是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公司,由于其在上市之前已经在新三板基础层或创新层层有过交易,相对市场化的前期价格会作为其公开发行的定价参考锚,且公司上市的预期会在其创新层停牌前部分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后股价的波动,从而缩短后续估值消化的时间。
二是新三板挂牌期间多有募资行为,北交所上市后业绩增长节奏较其他板块上市公司更快。考虑到一般募投项目两年的建设周期,加上北交所上市时的公开募股投向新项目,募投项目可以使其更早在北交所实现业绩的兑现,更快完成估值消化,这一经验在精选层过过去一年已验证。
三是北交所企业上市后流通股比例较科创板和创业板更高,即北交所企业具备更短的锁定期和相对更大的初始流通盘,两者叠加之下,大股东解禁压力对市场冲击更小,更容易加快公司的估值消化速度。
国开证券表示,从创业板、科创板历史经验来看,首批上市公司往往是精选申报企业中的优质公司,其基本面普遍较好。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和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当年业绩绝大多数保持正增长。考虑到北交所首批公司从精选层中平移,这些公司从逾千家创新层和超5000家基础层公司中优选出来,其质地当属这数千家公司中的佼佼者,部分甚至接近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公司水平,也有贝特瑞这样市值近千亿元的大型企业,期待这批公司上市后能给投资者创造良好回报。
把握机遇,回避风险
业界的一个共识是,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意在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同时普遍看好北交所未来投资机遇。
申万宏源表示,看好新三板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制度优势,预计北交所公司质量将逐步提升,尤其是进入2022年下半年后。随着流动性问题的改善,以及机构定价的引入,预计未来基础层和创新层的优质公司申报北交所的热情将明显提升。而由于创新层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调整,预计2022年5月将会有一批优质的基础层公司调入创新层,直奔北交所。因此,从明年下半年开始,北交所公司质量提升有望更加明显,真正从市场化机制出发,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场。
北交所网站的数据显示,北交所开市筹备过程中,市场各方反应积极、踊跃参与。截至11月12日,累计有超210万户投资者预约开通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权限,开市后合计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超400万户。共有112家证券公司获得会员资格成为北交所正式会员。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