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受邀出席以“拥抱可持续,重构新金融”为主题的“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会上,张黎刚发布了《2021年中国金融高净值客户健康绿皮书》(下称“绿皮书”),并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绿皮书所采用的统计数据来源于2016年10月至2021年9月金融高净值客户体检数据库,共收集约141.53万人次的有效数据(其中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爱康旗下体检中心参与体检的金融高净值客户为29.63万人次)。
从样本特征看,女性占比55.10%,男性占比44.90%,其中,30-39岁年龄段样本人数最多。从高净值客户的分布区域看,华东地区占比最多,达到36.20%,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占比26.12%,其次是华南地区,占比近15%。
张黎刚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要加强对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现健康与财富兼得的幸福人生。“所有人都应该定期体检并重视异常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可能说明某些疾病的潜藏风险,不可忽视。”
一年一次的体检非常关键
张黎刚表示,“目前来看,全球新发癌症患者还是呈现上行趋势,没有下行迹象。”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456.9万例,也就是说每1000人中就有超过3个人确认癌症。
据了解,新发癌症患者大多数是有症状之后到医院就诊发现,“没有具体比例多少是有了症状之后在医院发现的、多少是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在体检中心发现的。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预估,新发癌症病例中可能三分之一左右是通过体检发现的,而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患者是有了症状以后才去医院检查确诊的,但是现在国家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张黎刚称。
正因如此,张黎刚强调,体检筛查是发现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通过体检早期筛查出病变,可以大大提升生存率。
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爱康旗下体检中心参与体检的约30万金融高净值客户中,通过对体检结果出现重大阳性的金融高净值客户开展追踪和随访。目前已经随访到324位客户确诊癌症,其中甲状腺癌确诊人数最多,往下依次为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和肝癌等。张黎刚表示,“追踪和随访后,有一些客户并没有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我们或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去医院检查,因此我们认为在近30万客户当中,实际癌症患者会超过这个数字。”
值得一提的是,张黎刚提及其中存在“年轻化”趋势。在随访确诊为癌症的324位2021年金融高净值客户中,共有12位年龄在30岁以下,最年轻的一位癌症患者仅为24岁,可见年轻并非“免死金牌”。“现在一些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状况。”
对于这一现象,张黎刚建议,首先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基础上,一年一次的体检非常关键;第二,如果发现某些指标经常出现异常,那么建议每半年进行专项检查;第三是疫苗接种,特别这次新冠疫情出现以后,更多人开始意识到一些疾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体检中心是执行防癌早筛的有效场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癌症的检测手段也更加多样,更加灵敏、精准。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膀胱癌等非介入式早筛产品也已经实现在体检场景中的使用。
张黎刚指出,爱康集团正积极布局癌症早筛,与诺辉健康合作,将常卫清、噗噗管等项目引入到了爱康旗下体检中心,以无痛无创、非侵入、可居家的服务方式,帮助肠癌高危人群评估肠癌及癌前病变风险。与泛生子合作,引入甘预肝癌超早期筛查,基于液体活检技术,为肝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可靠易行的解决方案。针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检测,评估乳腺癌及相关癌症,并推出iKangCare+乳腺癌解决方案。与基准医疗合作,引入了膀胱癌无创早检产品尿立检,通过检测受检者尿液中特异性DNA,从基因层面判断膀胱癌风险。
另外,为进一步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之癌症防治行动”号召,2021年,爱康集团携手战略合作伙伴,发起“防癌早筛百城行”公益行动,围绕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这五种癌症,通过科普+义诊的方式走访全国100多个城市,走进企业,走入基层,积极宣传防癌早筛的重大意义。与此同时,爱康集团旗下由150余家体检中心及全国200多个城市超过800家医疗机构共同建立起的合作网络,将构建起防癌早筛的屏障和闭环。
除大家普遍担心的癌症之外,《绿皮书》也同样关注突发性疾病。突发性死亡主要来自于脑卒中以及心梗,特别是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等高净值客户,由于工作压力等各方面原因,更容易发生突发性情况。
张黎刚表示,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心梗的重要威胁因素。如果能把血压控制住的话,能够降低35%-40%卒中的风险,降低20%-25%的心梗风险,降低心衰超50%的风险,但超20%的中国人口血压异常。
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
张黎刚表示,爱康集团与银行、保险机构合作颇多,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保险公司正在发力的健康管理为例,张黎刚认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