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长、四行长齐聚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 纵论金融如何可持续
时间:2021-11-1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21年11月2-3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举行。11月3日上午举行的主题为“拥抱可持续,重构新金融”的主论坛上,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银保监会原副部长级干部于学军、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围绕年会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朱光耀表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中国而言是一场“绿色革命”。同时,我们也确实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但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中国取得这场“绿色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引。

朱光耀表示,我们必须深刻地记住,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我们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间只有30年时间,远低于欧盟(60年)和美国(43年)。“毫无疑问,中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做出极为艰苦的努力,也面临着极为艰巨的挑战。”朱光耀称。

朱光耀指出,其中难点,关键是中国在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的同时,必须统筹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统筹好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民生的关系。

“从现在到2035年,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间阶段,也是中国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的同时,生产力需要继续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需要进一步提高。要使创新发挥更大的经济推动力,特别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在实现减排的同时,要确保‘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确定任务顺利完成。”朱光耀称。

在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持民生的关系方面,朱光耀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如何在逐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的同时,不断完善能源结构,发展再生能源、保证电力供应,特别是用于民生、农业、工业发展的电力供应。其中,发展再生能源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大幅度增加绿色投资,二是发展碳市场,处理好碳市场价格和能源价格的关系。

可持续金融的三大特征

于学军介绍,2018年G20专门发布过一期《可持续金融综合报告》,当中将可持续金融定义为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提供直接或间接支持的金融服务及相关机制和市场安排,最终可以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均衡和包容性增长。因此,可持续金融的概念专门是针对支持和服务经济可持续增长而言,目前这个概念尚在不断的变化完善当中。

于学军认为,可持续金融具体应有三个特征:一是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金融决策;二是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解决长期的教育、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包括可持续就业、养老金融、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减缓气候变化等。

在于学军看来,根据以上三条标准,几乎所有能够对社会和环境产生正向外部效应的金融服务均可归属于可持续金融的范畴,比如普惠金融、绿色金融、ESG投资等,其目的在于为持续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主要的形式和产品有债券、股票、信贷等,包含了金融的所有方面。

“可持续金融的概念首先来自于国际组织,其核心要点是绿色和可持续,另外就是全球性。”于学军称。

其中,ESG投资是与可持续金融密切相关的概念,取自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其中包括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等,被公司用来规范和监督自身行为,也是投资人衡量对所投资公司可持续的依据。

“我不赞成把可持续金融与传统金融完全区别和对立的观念。我认为传统金融与可持续金融是个相对的概念,可持续金融离不开传统金融,是在传统金融发展基础之上的发展,是传统金融的提升或升华。这就相当于《巴塞尔协议》从Ⅰ到Ⅱ再到Ⅲ的提升过程,是一种扬弃。”于学军表示。

银行业要助力可持续发展

刘金表示,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中国已经明确宣布双碳目标,要在40年时间内完成发达国家需百年完成的深刻转型。近期,《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陆续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减贫目标,减贫人数占全球的70%以上,创造了减贫的奇迹。

但刘金指出,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疫情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全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所加剧。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中国银行业要充分展现责任担当,构建更绿色、更普惠的新金融体系,助力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一,坚持战略引领,明确发展新方向。银行业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平衡好发展与责任、眼前与长远的关系。2020年以来,中国银行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到全新战略高度,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纳入了“八大金融”战略。

第二,坚持产品创新,满足客户新需求。可持续发展领域资金需求量大,与传统融资信用基础不尽相同,客户需要的融资方式也不尽相同,需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