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博览会如约在上海举行。本次进博会共设六大展区1000多个展台,127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家企业参展,总展览面积进一步扩容至36.6万平方米,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相继亮相。
在当前全球抗疫形势依旧纷繁复杂的背景下,进博会连续四年如期举办,参展阵容不减反增,关注热度一年胜过一年,已成为联通国际贸易往来、促进跨境投资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开放合作平台。
如此大规模交流往来的背后,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和推动。中国银行已连续四年为进博会保驾护航,从首届进口博览会唯一“综合服务支持企业”,到如今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四年间,中国银行依托全球网络、综合服务、外贸服务、会展经验、网点服务、国际人才六大优势和专业特色,今年更是全面升级第四届进博会综合服务方案,优化推出“聚、融、云、赋”四大特色专属产品服务,并创新发布了三项专题服务方案,致力于为展客商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
升级专属服务方案
谱写合作新篇章
■
中国银行如今成为进博会唯一“战略合作伙伴”,离不开连续四年不断加大对进博会全方位支持的孜孜以求。四届进博会,中国银行境外机构协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在境外开展共计49场线上或线下形式的招商招展推介活动,成功推动韩国三星电子、德国莱茵集团、意大利医疗集团等40余家知名客户参展。
从首届进博会上的银行类综合服务支持企业,到第二届进博会就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为助力办好每一届进博会,中国银行从会前招商招展到企业撮合对接,从展盟专委会服务到全球企业创新方案定制,从全面升级金融服务到数字人民币场景创新都力图做到尽善尽美。而每届进博会服务工作的背后,是来自中行六方面优势的支撑。
全球网络优势。全程支持进博会境内外招展招商。作为国内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目前中国银行已在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海内外机构充分发挥联动作用,依托海外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影响力,积极营销境外企业参展,使得该行得以全力促进中外经济贸易合作。
综合服务优势。为进博会参展企业想在前,做在先。中国银行加快构建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发展格局,为全球各地的企业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全方位的公司金融综合服务,推动企业境内外投资经营及业务往来行稳致远。
外贸服务优势。更好助力进博会前后形成的跨境交易。中国银行紧跟国家开放脚步,积极支持自贸区自贸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始终发挥跨境与区域服务联动优势,努力成为外汇外贸以及跨境创新业务的领跑者。
会展经验优势。从容为进博会献计献策,当好参谋。中国银行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官方银行合作伙伴,是各类大型展会的金融服务提供方,已经连续支持服务四届进口博览会,具有较为丰富的大型活动主办和承办经验。
网点服务优势。服务就在身边,服务唾手可得。中国银行在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专设的中国银行虹桥会展中心支行,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会展中心周边规模大、综合服务能力强的银行网点。
国际人才优势。进博会储备了专业、敬业的大批志愿者。除大量英语人才外,中国银行还拥有30余种小语种的专业人才,众多中国银行专家在国际商会(ICC)、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兼任要职,精通并参与制定国际业务规则。
融通全球新机遇、汇聚进博促发展。今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境内外展商客商参展体验,中国银行更是举全集团之力,充分利用自身全球化、综合化优势,提升服务、产品、技术等硬实力,依托上述六大优势和专业特色,升级发布“聚、融、云、赋”专属产品服务方案。
“聚”,指聚焦跨境、教育、银发、体育四大战略级场景建设与进博服务的深度融合,整合一站式生态场景建设资源,以服务进博为核心,打造“一点接入、全景响应”的“金融+场景”模式,开创生态金融服务新范式。
“融”,指融通境内外资金,继续完善涵盖公司金融、普惠金融、金融市场、交易银行等在内的各类表内外、本外币融资产品,优化针对进口博览会客群的相关服务,提升境内外资金融通的便捷性、适配性、安全性。
“云”,指丰富线上金融服务渠道、促进跨境交易,发挥中银环球智能交易银行服务优势和外贸线上金融服务特色,依托iGTBNET企业网银、手机银行平台、电子交易平台等各类渠道,适配跨境交易中的各类场景,充分满足个人及企业客户的交易产品服务包。
“赋”,指赋能产业,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契合度。持续加强与碳排放交易所合作,提供综合性、全流程服务;推动数字化转型,根据进口博览会多样化主体、多类别业务需求,创新打造“4+8”进博场景数字货币全生态服务方案。
连续四年服务进博会后,中国银行更上一层楼。据悉,今年,中国银行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