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评选中,一家市值50多亿元的民营制造业公司“一门三及第”,迎来高光时刻。
日前,证券时报“走进专精特新小巨人”采访团走进福达股份,公司董事长黎福超与证券时报社社长助理、时报传媒总经理朱丽对话,揭开了福达股份成为“小巨人”高产户密码,以及公司未来布局重点。
黎福超认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才真正有竞争力。作为国内曲轴龙头,福达股份近年逐步打开国际化大门,进入宝马、奔驰等多家高端客户供应链。另外,公司携手德国阿尔芬设立合资公司,进军大型船用及核电机组曲轴领域,突破了国内大型曲轴的“卡脖子”难题。未来,福达股份将坚定国际化战略。“十四五期间要打造出一到两个全球性的冠军产品,5年内要成为一家国际化企业。”黎福超说。
专精特新“小巨人”高产户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城市与景观交融,是桂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即便在大批工业企业聚集的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能领略秀美山水。
福达股份就坐落在桂林经开区秧塘工业园秧18路东侧。走进公司生产园区,两座拔地而起的峦山直落于视野中。园区深处,还有一湾人工湖,青山、绿水与规整的现代化厂房交映,如同置身景区,国家级“绿色工厂”果然名不虚传。
经过多年发展,福达股份已成为当地工业的一张名片。2021年7月,工信部公示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福达股份及其旗下桂林福达曲轴有限公司、桂林福达重工锻造有限公司一并上榜。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今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为发展方向,在国家层面进一步释放支持信号。
在国家级评选中“一门三及第”,福达股份是如何做到的?“创业这么多年来,我们靠的就是认认真真做事情,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黎福超说。
福达股份长期专注于曲轴和锻造主业,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桂林汽车零部件总厂。福达股份主要采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模式。其中,福达股份于2003年成立桂林福达曲轴有限公司,走上规模加工锻钢曲轴之路。2009年又成立了桂林福达重工锻造有限公司,延伸发展精密锻件业务。
2014年11月27日,福达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后,福达股份业绩稳健增长。其中,在疫情冲击全球汽车市场的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17.70亿元,同比增长16.87%,实现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50.47%;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分别达10.48亿元、1.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均在30%以上。
专注的驱动力在于研发创新。福达股份近年投资超十亿元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近522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目前,公司已拥有多项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核心技术和100多项专利。
尽管已培育出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黎福超强调,公司不会一味追求扩大规模。采访中,黎福超多次提到“健康比大好”的理念——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是健康。“希望100年后公司还在,当然不是只做曲轴,需要与时俱进的变化。”
融入高端客户“朋友圈”
发动机曲轴造型“七弯八拐”,其貌不扬,但在发动机众多结构件中,曲轴是最重要、载荷最重的零件之一,被誉为“发动机的脊梁”,其功能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曲轴市场主要有两大类参与主体,一类是福达股份所属的独立曲轴配套企业,另一类是整车或发动机生产企业内部配套曲轴加工厂。一个现象是,后者近年逐步“放手”曲轴业务,市场呈现出向独立配套企业集中的趋势。
“汽车市场变化很快,车企要为车型专门布置曲轴产线的话,投资大、周期长。而我们作为专业厂,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随着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提升,品牌车企也开始与我们合作。”黎福超介绍。
目前,福达股份已进入宝马、奔驰、沃尔沃、康明斯、雷诺日产、日本日野、上海通用、MTU、舍弗勒等国际知名汽车及发动机厂商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曲轴在工作中承受着高频冲击载荷,要保证发动机正常可靠地工作,曲轴需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磨性和平衡精度,技术壁垒较高。同时,主机配套市场要求供应商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主动参与制造商的产品同步开发。因此,整车或发动机生产企业在选择曲轴供应商时极其严格,所需认证周期较长。
谈及与宝马合作的经历,黎福超笑言被对方“折腾”了4年,在双方正式“牵手”前,宝马方面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福达进行了长期细致的审核和指导。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福达股份的宝马曲轴产品已完成试验件交付,为加快实现量产,以及打开国际高端品牌乘用车厂商锻钢曲轴的配套奠定了基础。
作为传统零部件企业,积极承接车企曲轴配套外移订单之余,福达股份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开发了新能源混动汽车领域的市场。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福达股份曲轴业务增长的新亮点。公司为比亚迪混合动力车型独家曲轴供应商,当前已开发了472、476曲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