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0月24日
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巩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之举。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建成全国“双千兆第一城”,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5G网络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本市基本实现千兆固定宽带家庭全覆盖,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超过50Mbps,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3.2万个,室内小站5.2万个。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地位增强,通信海光缆容量达到22Tbps。推进绿色高端数据中心建设,建成面向公众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103个,机柜总量近14万架。发布《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导则》,建设30余种智能传感终端近60万个。
2.数据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着力探索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发布《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截至2020年底,累计开放数据集超过4000项,推动普惠金融、商业服务、智能交通等多个产业共11个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启动国际数据港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提速。全力推进公共数据归集,累计归集237.7亿条数据。强化数据共享,打通国家、市、区三级交换通道,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交换超过240亿条。
3.数字经济保持蓬勃发展势头。产业数字化能级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全产业链协同、价值链整合,率先建成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并辐射长三角,标识注册量突破16亿,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数字产业化持续深化,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最领先、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核心企业1000余家,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线新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浦东、杨浦、静安、长宁为主产业发展布局的“浦江C圈”,网络零售、网络视听、消费金融等信息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
4.数字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截至2020年底,接入事项达到3166个,“随申办”实名注册用户数超过5000万,基本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社区云”平台。搭建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梳理形成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教育云网融合试点有序推进,疫情期间推进“空中课堂”建设,在线教育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推进智慧医疗应用,建成“健康云”平台,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互认。推动智慧出行,基本建成“上海停车”“一键叫车”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5.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成效显著。按照“三级平台、五级应用”逻辑架构,建立市、区、街镇三级城运中心,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打造务实管用的智能化应用场景,重点建设城市之眼、道路交通管理(IDPS)、公共卫生等系统。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比例达93%。建立实时动态“观管防”一体化的城运总平台,接入了50个部门的185个系统、730个应用;建设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联动指挥系统,支撑市城运中心统筹支援、现场决策,实现前线指挥部、后方指挥部、专业指挥部跨地域的联动指挥。
(二)面临形势
1.数字化将不断催生科技创新新范式。数字化牵引的组合式科技创新加速突破,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渗透,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突破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工具和手段。数字技术与其他技术领域的融合创新,将驱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2.数字化将快速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数据要素对价值创造的乘数效应全面激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对传统经济体系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重构,并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各国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提振经济的关键抓手,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和博弈将更趋激烈。
3.数字化将营造民生服务新体验。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带来了生活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在线化、协同化、无接触为特点的应用场景不断迭代。运用数据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将得以精准发现、精准配置和精准触达,分布式、个性化、共享型的数字服务模式渐成主流。
4.数字化将带动社会治理新模式。数字时代个人依托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渠道,探讨公共事务、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性、自主性显著提高,互联网成为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共治共享的平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协同共治模式更加重要。
5.数字化将构建城市运行新形态。数字化重新定义了城市形态和能力,数字孪生城市从概念培育期加速走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