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至暗时刻已过 构建汽车芯片产业生态是大趋势
时间:2021-10-25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汽车芯片的持续短缺,让其售价一路水涨船高,尤其是在中间商环节,涨幅甚至达高达40倍。近日,有市场人士透露,为了应对铜、金、油和硅片等原材料的持续涨价,英飞凌、NXP、瑞萨和意法半导体等芯片公司准备提高2022年汽车芯片的报价,涨幅在10%~20%。

在芯片价格暴涨的另一端是供需矛盾的持续。根据全球汽车咨询机构AutoForecastSolutions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全球汽车市场因“缺芯”累计减产量已达934.5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82.7万辆,汽车芯片的订单满足率甚至不到20%。

不过,近期行业专家表示,汽车芯片短缺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预计接下来的几个月,国内汽车产销会逐步走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汽车芯片供给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会持续改善。但想完全解除芯片的短缺,估计还是要到明年春节销售高峰之后。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解决短期的供需矛盾并不能解决“缺芯”之痛的根本,长期来看,还是需要从供应链角度建立完善的汽车芯片生态体系。

四季度“芯荒”

将有所缓解

自2020年以来,芯片持续短缺已经严重制约全球汽车产销规模的扩张。尤其是在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加速升级的背景下,对于MCU、IGBT等芯片的旺盛需求已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全球汽车咨询机构最新预测显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会突破1000万辆大关,至1084.2万辆。

不过,在“芯荒”持续影响全球汽车产销的同时,近期市场上也传来了利好消息。先是台积电宣布将优先解决汽车芯片的供应问题,扩大MCU芯片的产能,预计全年将扩大产能60%。近期,英飞凌也已宣布,明年将增加28亿美元用于扩产。

紫光国微副总裁苏琳琳透露,在过去的一年,汽车芯片短缺造成的价格提升,刺激了芯片厂对汽车芯片的投入。随着市场机制的调节,汽车芯片的产能的确有所提升,部分细分种类的芯片短缺已有所缓解。基于各个芯片企业的积极扩产以及芯片封装重镇马来西亚疫情缓解,有行业专家判断,汽车芯片短缺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未来芯片的供应会持续改善。

10月19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截至目前,汽车产业受芯片短缺影响这个问题还比较明显,但是综合各种迹象看,预计四季度将比三季度有所缓解。罗俊杰表示,工信部一直在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加强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支持企业通过工信部实施的便企服务措施来寻找多种替代解决方案。同时,引导企业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布局,提升汽车芯片综合供给能力,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对此,山西证券分析指出,随着东南亚疫情高峰过去,马来西亚芯片工厂已逐步恢复产能,四季度芯片采购有一定保证。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示,虽然目前芯片企业在积极扩张产能,增强供应,但流通环节的囤货和哄抬价格也要引起重视。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对3家哄抬汽车芯片价格的经销企业开出“罚单”。同时,中间商囤货以及哄抬价格的现象,也引起了上游芯片企业的关注。

日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就表示,公司不存在“饥饿营销”的情况,已在持续扩大产能,但供应链环节却存在囤货现象。目前台积电已有专门的团队在收集相关数据,厘清哪些用户是真正缺货,哪些是为了囤货,会将订单安排给那些急需芯片的企业。

供应链管理存挑战

虽然芯片产业已是全球化分工的成熟性产业,但在疫情等突发因素的影响下,芯片供应链体系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表示,目前全球汽车行业的芯片供应链已经彻底混乱。尽管汽车产业原本的全球化分工以及精益生产已做得非常成熟,但在新的形势下,汽车芯片的供应链体系出现危机,必须引起整个产业的重视。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当前汽车芯片产业链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标准体系不健全。据他透露,一款汽车芯片要想实现上车,前期需要大量的审核和认证,即便是在上车之后,也要保证不存在相关的质量风险。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统一标准,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了部门芯片企业研发汽车芯片意愿减退。

据了解,与消费电子类芯片相比,车规级芯片需要保证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适性应和高稳定性,同时还要保证高性价比,这给芯片企业带来很大挑战。同时,由于标准体系缺失和供应链体系不完善,导致芯片企业入局车规级芯片门槛变得更高。

针对上述问题,处在芯片产业第一线的芯片公司感受最为深刻。苏琳琳表示,芯片的种类有上千种,对于芯片公司而言,如果主攻汽车芯片,其产量是很难支撑公司不断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车规级芯片是推动芯片公司发展的稳定器和辅助器,但绝不是最核心的驱动力。因此,长期以来,各个芯片公司对于车规级芯片的投入是有限的。

据悉,即便是这种有限的投入,芯片公司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波动。在产业标准尚未健全、产业链生态尚未完善的背景下,大部分芯片企业并不会主动开辟全新的品类主攻汽车芯片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