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IT技术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量化投资作为一大投资类别在国内生根发芽,高速成长。尽管量化投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在大多数投资者眼中,依然神秘感十足。
有人说,量化投资就像一头奶牛,吃进去的是数据,挤出来的是收益,至于中间的过程,大概只有牛知道。
目前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加之A股市场连续40多个交易日成交额在万亿元以上,创出历史纪录,种种这些将量化投资推上了风口浪尖。
量化投资的“黑匣子”中,到底隐藏着什么?
有人说,量化投资的快速发展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股票短期的错误定价。也有人担忧,在量化投资狂飙突进的过程中,是否会加剧市场波动?部分量化机构在业绩颇为亮眼的时候大手笔发行产品,会否令模型的有效性受到冲击?当市场风格剧烈切换时,量化投资能否及时调整策略并控制好回撤?
记者近期走访了多家量化私募、FOF管理人和第三方机构,试图起底量化投资中那些“隐秘的角落”。
加剧波动还是平抑波动?
“今年以来行情轮动这么快,中小票风格越来越极致,主要原因就在于量化私募!”
“市场波动这么大,肯定是机器炒股造成的,量化交易量那么高!”
伴随着量化投资的狂飙猛进,市场的猜测和质疑也越来越多……
“今年以来的市场环境有利于量化策略的发展。其实我们预想到量化私募会迎来快速发展,但没想到个人投资者会对量化有这么大的误解。有朋友问我某只股票快速拉涨是不是量化干的,都有点妖魔化的意思了。”沪上某量化私募品牌负责人王飞(化名)直言。
今年以来市场波动加大,是否真是由量化投资引发的?
“量化投资肯定不是行情的发起者,但会是极致行情的助推器。”沪上某头部私募FOF人士表示,多家量化私募的模型中量价因子占比较高,而且随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头部量化的因子开始趋同,所以当某个行业或风格涨势强劲或快速下跌的时候,全市场的量化模型可能做出较为相似的操作,从而加速某个行业或风格的见顶。
证大资产总裁刘兵分析称:“量化选股策略本质上就带有趋势投资的属性,所以当某一种风格或行业表现强势的时候,量化投资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具体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很难说,之前流传量化交易量占整个市场50%显然是夸大了。”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加剧波动的过程可能是提高市场有效性的过程。量化投资本质在于寻找错误定价的机会,当一个行业或者标的存在上涨信号时,量化模型会快速反应抓住机会,在短时间内助推某个行业或风格上涨。但是,当行业或风格行情愈发极致的时候,量化模型会选择做空,从而避免过于极致的情况出现。所以,看起来量化是加剧了涨跌速度,其实并没有加大涨跌幅度,长期来看反而平抑了波动,从而使市场的有效性更高。”
沪上某信托公司证券投资部负责人也透露:“量化模型一般都会去计算某只标的的估值水平分布情况,如果个股估值超过了历史均值或历史高点,那么量化模型会进行减仓,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股票或风格走向极致。与此同时,量化投资还提供了市场流动性,实际上有助于减少错误定价,降低市场波动。”
一旦风格切换难以从容接招?
量化投资是否会加剧市场波动或许需要时间验证,但其快速崛起过程中暗藏的风险却在近期初露端倪。
王丽(化名)是上海的一名老基民,据她透露,今年三季度她看到量化私募非常火爆,渠道都在极力推荐,而且业绩表现也远高于自己持有的很多知名私募材料,所以认购了某头部量化私募的指数增强产品,但最终业绩让她难以接受。
“我买的基金没涨多久就出现回调了,感觉是买在高点了。当初买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量化产品还会出现这么大的回撤。”王丽直言。
朝阳永续数据显示,9月份近七成的指数增强私募产品收益为负,而且截至10月14日,超40家量化多头私募产品近一个月回撤幅度超10%,而同期中证500指数的跌幅为8%。沪上某百亿级私募人士解释道:“大幅回调的原因主要是短期的风格切换,国庆长假前后大市值标的有所反弹,以中证500指数为代表的中小盘股集体下跌,模型学习得没那么快,所以量化产品业绩短期有所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在量化私募指数增强产品集体回调的前期,多家头部私募备案新产品数量大幅增加。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三季度是百亿级量化基金发行产品的高峰期,7、8、9月备案新产品数量分别为350只、559只和489只,而1到6月每个月的发行数量均在260只以下。
“感觉今年以来量化私募的快速发展情况和2014年很像,都是中小票的极致行情催生出一批百亿级量化私募,但2016年中小票行情退潮后一批量化私募投资人损失惨重。那么,如果今年风格突然切换,悲剧会不会重演呢?多家头部量化私募在业绩巅峰时发行新产品,是否会让投资人高位站岗?9月的回撤其实已经露出了一些苗头。”沪上某头部私募创始人直言。
厚石天成总经理侯延军也坦言:“投资领域有个定理叫盈亏同源,2014年底之前很多量化私募买入中证500股票,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对冲,这种极致的风格暴露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