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增强西部人口、经济承载力
时间:2021-10-22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于10月20日发布,这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规划纲要》,成渝要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极”,两座城市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全方面的合作,到2025年“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

但在全面“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重庆和成都的发展方向有所区别,重庆领下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等任务,成都则要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

合作共建成为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法始于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这一会议使得西部经济最重要的两核——重庆和成都的发展走向新的阶段,共同领下新的任务。

其中提出了重庆与成都全面合作的指导思想,这成为破解两地长期以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竞争大于合作”态势的关键。

《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

重庆理工大学教授邱冬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规划纲要》中已经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中央要推动成渝的全面合作,共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其理由除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外,也是基于疫情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考虑。”

邱冬阳说,“纵观我国的四大经济增长极,仅成渝处于内陆地区,拥有非常广袤的经济腹地和发展潜力。”

从《规划纲要》全文来看,“合作”、“共建”等词语几乎出现于所有章节,不仅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上均有体现。

四川省决咨委工业组副组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盛毅提出,要真正实现《规划纲要》中的相关目标,需要两地通过中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盛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关键点不仅是“城”,更在于“圈”,即要推动除重庆和成都外更多中小城市的发展,解决“中部塌陷”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分层次推进,按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推出不同的区域协调方案。”

具体到《规划纲要》,可发现在12章中,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9项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

其中,“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被放在靠前位置。四川省决咨委专家、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骆玲认为,对比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大短板,正是在于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不足,如对内的城与城之间的轨道交通密度不高,对外连接主要城市的高铁线路较少。因此在《规划纲要》中,对内提出“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完善双城经济圈公路体系”,对外提出“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的要求。

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

尽管《规划纲要》的重点在“合”,但从重庆和成都两座城市的定位看,依然有较大区别。重庆目标是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成都目标是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

重庆的定位聚焦于制造业、金融、交通上,成都则在宜居、科技、文化等领域重点发力。

此外,《规划纲要》也首次明确了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定位。尽管此前商务部公布的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名单中,西部仅重庆入围。但《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有分析人士认为,成都从国家层面得到了认可,未来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而成渝将在此领域共同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从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塑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方面入手,突出“巴蜀特色”,如打造贯通四川、重庆的文化遗产探秘、自然生态体验、红色文化体验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促进经典川菜、重庆火锅、盖碗茶等餐饮产品品牌化,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布局建设自驾游营地和野外露营地等。

邱冬阳注意到,《规划纲要》中提出“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