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使人类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由于疫苗接种不足、政策工具有限、债务水平高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遭受最严重的冲击,并将在未来几年都难以走出疫情影响。
多边开发银行在推动后疫情时代的绿色经济复苏中有着怎样的角色?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将带来哪些新的挑战?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怎样的冲击?基础设施融资如何避免进一步增加东道国的债务负担?为了备战下一场大流行,哪些短板亟需被补齐?
针对上述问题,10月1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ErikBerglof)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期间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独家专访。
自2016年成立以来,亚投行一直专注于为能源、交通和水利等行业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新冠疫情期间,亚投行在继续坚守促进亚洲经济社会发展使命的同时,积极行动并迅速调整了业务重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资金需求。其于2020年4月成立了总规模为130亿美元的“新冠疫情危机恢复基金”(CRF),用以帮助成员缓解疫情对它们经济、金融系统和公共医疗等方面的冲击。去年,亚投行还成立了以医疗和教育为投资重点的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局。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有机会对基础医疗进行投资。基础卫生系统对于应对疫情的重要性已经被重新认识。”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在基础设施项目中增加健康板块的内容。”
据悉,亚投行的“新冠疫情危机恢复基金”可为紧急公共卫生需求提供资金支持,例如投资紧急卫生基础设施项目,疫苗融资,或是对受疫情影响的制造业等其他生产性领域提供融资。
多边开发银行在疫情下可以做什么?
《21世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了0.1个百分点至5.9%。你怎么看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这次微调是否充分反映了全球经济正在遭遇的逆风?
伯格洛夫:我认为,现在最值得关注的不是GDP增长的确切数字,而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断增长的差距。IMF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首次预测发达经济体的增速将超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变化,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因为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在大流行带来的许多变化中,不平等的加剧尤其值得被关注,特别是在疫苗分配方面。IMF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依然在复苏,尽管势头有所放缓,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增长的前景并不是均衡的。
另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内部的分歧也在变大。有一些国家在面对新一波疫情时表现较好,并拥有足够的可支配资源,但大多数国家要渡过眼前的难关是非常困难的。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多边开发银行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伯格洛夫:疫情之下,多边发展银行确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疫苗融资,而且可以帮助发展中成员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场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基础卫生医疗系统的重要性。多边开发银行正在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医疗紧急需求当作工作重点,因为这些国家还没有走出疫情影响。随着新病毒变种的出现,这些国家不得不经历新的疫情,这必须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疫情之外,我们还有其他需要应对的挑战,比如向净零排放经济的转型。在这方面,多边开发银行有责任帮助其成员加速绿色转型,为它们提供必要的融资以及推进数字技术设施的建设。
《21世纪》: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多边开发银行如何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长期投资,特别是如何鼓励和动员私营资本进入发展中国家?
伯格洛夫:多边开发银行不仅可以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管理许多项目风险,亚投行等多边开发银行的加入,可以确保项目在采购政策、环境和社会政策等方面践行高国际标准。当前,亚投行正在加快在气候、绿色投资领域的投资。我们已经提出到2025年气候融资占比达到亚投行全部批准投资总额的50%,我们对实现这个目标非常有信心,去年,我们已经达到了41%。
《21世纪》: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全世界都在讨论如何更好地为下一次大流行的到来做准备。但亚投行的专长似乎是在硬基础设施方面,你们将如何扩展到软基础设施领域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合作伙伴吗?
伯格洛夫:是的,这就是我们在做的。我们在卫生领域开展的项目都是有合作伙伴的,主要包括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我们与其他多边开发机构的关系并不是“竞争”,我们寻求合作,共同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积极的合作伙伴,一起关注这个领域的资金缺口。
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应被高度重视
《21世纪》:根据IMF的数据,2021年,全球债务估计占全球GDP的97.8%,这比一年前低了0.8个百分点,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你对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水平是否感到担忧?
伯格洛夫:我们确实应该关注这个问题,许多国家的债务水平都增加了很多。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