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赋能知识产权服务: 化解流程追溯与估值判断难点,提升交易流通"匹配度"
时间:2021-10-1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随着国家持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多地政府部门正不遗余力地支持知识产权服务创新,打造连接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与推动技术创新的“基建设施”。

近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市版权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知识产权金融16条”),其中包括支持浦东新区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支持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上海技术交易所建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库,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并购重组,引进和开发高价值知识产权,增强优势、补齐短板。

一位拟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技术总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为了提升产品技术含金量与前沿性技术专利储备,他们一直在寻找能推动产品迭代升级的各类知识产权与技术专利,但整个操作过程也步履蹒跚,一方面很多知识产权在确权方面难度很大,企业无法了解拟收购的知识产权是否存在数据或技术研究“侵权”,面临巨大的诉讼风险;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估值难以判断。此前他们找到专业机构采取法定的知识产权估值评估方法,但这些专业机构要么直言很多知识产权价值因技术应用相对复杂而不大容易评估,要么给出的评估值,均无法得到交易双方认可。

在他看来,这背后,是现有的中国知识产权专利主要侧重对结果进行备案登记,难以对知识产权研发过程进行“溯源”与“确认”,令各方无法了解研发过程是否存在侵权等风险行为。相比而言,欧美国家对知识产权研发过程采取标准化、目录化的登记方式,有助于各方全面辨别知识产权所面临的侵权或诉讼隐患。

“通过标准化、目录化登记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研发过程的可追溯与可确认,还能对知识产权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估值精准判断,提升转让交易公允性带来很大的便利。”法智金创始合伙人洪英莉向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知识产权行业正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3500亿元扩大至2021年的约82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但与此同时,众多知识产权因研发流程难以追溯确认,精准估值难度较大,交易转让缺乏场景与高匹配度,面临不小的评估与流通难度。

记者了解到,未来相关部门或将成熟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复制到深圳创业板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助力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既能盘活自身知识产权价值以拓宽融资渠道,又能通过收购转让持续提升自身产品技术含金量。

借鉴欧美做法破解流程追溯与精准估值难

“知识产权金融16条”提出,上海相关部门需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上海技术交易所,研究完善标准化的知识产权评估与处置转移规则,探索建立托底式收购机制,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的市场化配置与交易流转,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带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打造完善全面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首先需破解知识产权登记环节的某些盲点。一是中国众多技术专利主要展现试验室研究成果或科研理论,缺乏将知识产权转化成一个产品或商业解决方案进行申报注册,导致不同企业将某项技术专利以不同话术申请知识产权,由此引发侵权诉讼;二是中国现有的专利登记环节缺乏对知识产权研发过程的“追溯”与“确认”,也会导致某些企业钻空子,盗用别人技术成果转为己用,引发相应的知识产权归属纠纷。

“这也给我们控制信贷风险构成较大挑战。”前述国有大型银行信贷风控部门人士表示。此前他们遇到众多企业渴望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但银行风控部门迟迟不敢审核放贷,因为风控部门只看到专利结果,看不到专利研发过程,不知道知识产权研发过程是否存在潜在的“侵权”行为。

在洪英莉看来,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通过科技手段,在确保知识产权内容安全的情况下,实现研发过程的可追溯与可确认。

记者多方了解到,知识产权确权可追溯,的确缓解不少企业对知识产权侵权或篡改风险的担忧,但是,目前令他们更伤脑筋的,是知识产权难以做到精准估值。

多家拟科创板上市企业人员向记者直言,由于知识产权缺乏可参考的估值标准,目前他们只能根据知识产权对应的产品市场规模与市场发展前景,对知识产权做出相应的估值。

“在实际操作环节,这种做法导致知识产权容易被高估。”前述拟科创板上市企业技术总监向记者指出。比如某些知识产权所对应的产品近期热卖,企业不得不提高其估值进行收购,但过了一段时间,技术迭代升级导致上述产品销售遇冷,他们就担心此前给予的高估值正蕴藏不小的资产减值风险,甚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与上市进程。

一位熟悉中国知识产权申报登记的律师向记者透露,欧美国家在围绕知识产权精准估值方面已产生诸多有益的实践。比如欧美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擅于申请标准必要专利(SEP,即这项技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