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离奇的“前任司机敲诈公司CEO”的商业案件,将“AI(人工智能)四小龙”重新拉回舆论焦点。该案主角旷视科技为“AI四小龙”之一,案件的核心是该司机欲将公司“敏感信息的录音”出售给竞争对手。
这一细节,成为了当下中国AI企业竞争白热化的生动注脚。
业务竞争、IPO竞速。尚未完结的2021年,已注定成为中国AI产业的上市浪潮年,“AI四小龙”的IPO纷纷获得实质性突破:9月9日,旷视科技科创板IPO获得通过;8月27日,商汤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7月20日,云从科技科创板上市首发获得通过;依图科技7月终止了科创板IPO,近日有消息称将赴港上市。此外,AI赛道上医疗、芯片等细分领域的公司亦加速了各自的上市步伐。
上市期亦是赶考日。数年来,在政策的倾力支持与资本的长期追捧下,中国AI渐成“网红”产业,人人皆谈之以自显。但对AI企业而言,其现实的经营境况如何?研发实力与技术储备如何?各家商业化路径怎样?行业格局又会怎样?未来还需要多大的资本投入?如何解决应用领域商业化落地不足问题?如何与行业传统龙头“+AI”竞争?如何应对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allinAI”战略的碾压?
随着“AI四小龙”的集中赶考IPO,诸多问题通过拆解招股书、比较分析财务数据与业务模式,市场首次得以一窥其貌。截至发稿,记者尝试联系采访“AI四小龙”,多以上市静默期为由而未能成行。
■
虽合称“AI四小龙”,但其实是“一大三小”。
作为“AI四小龙”中的老大,商汤科技营收明显高于其他三家。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34.46亿元和16.52亿元。从近三年的年均营收规模来看,商汤科技的营收相当于旷视科技的2倍多、云从科技的4倍、依图科技的6倍。
收入规模背后是商业模式的不同。
在招股书中,商汤科技将自身定位为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型公司。
目前,商汤科技旗下主要有面向智慧商业的SenseFoundry-Enterprise(商汤方舟企业开放平台)、面向智慧城市的SenseFoundry(商汤方舟城市开放平台)、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及SenseCare平台和面向智能汽车的SenseAuto(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四大平台——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商业、生活、出行场景。
不难看出,志在“赋能百业”的背后,商汤科技对于自身的核心定位是平台,亦可称为“AI工厂”。公司曾对外称,为了支撑整个“工厂”的不断运转,投入了约50亿元的资金用于建超算中心、开源核心算法。在公布招股书前,商汤科技推出了其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
构建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展示了商汤科技的商业野心,其实质或也反映出公司对AI产业未来竞争格局的预判,“项目制外包不长久、平台才能长赚”。
记者采访诸多AI领域投资人获悉,多年以来,中国AI企业基本以toB的模式立足,其本质是定制化的“外包”业务。看似高大上的AI公司,干的却是给硬件公司做算法、SDK项目这类“最辛苦的活儿”,并且“落地口径窄,需求不稳定”。
因此,商汤科技CEO徐立曾公开表述其战略为“1+1+X”,即1个核心基座即商汤的SenseCore的AI大装置;1个核心技术即商汤科技自有的人脸与人体分析等AI技术;X为无限个行业应用。
查阅招股书,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已积累了超过2.2万个赋能不同应用的人工智能模型。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除商汤科技外,旷视科技等也在努力构建自己的AI平台。2020年,旷视科技发布了AI生产力平台Brain++,意图缩短AI算法的研发周期,提升AI与产业融合的效率;云从科技在2020年7月发布其行业级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轻舟”平台。
然而,不同于商汤科技,这些平台的实质构建进展与商业化能力,并未在招股书中详尽披露。
那么,他们目前究竟怎么赚钱?
据招股书,旷视科技的业务主要包括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三类;依图科技的定位是“算力提供商”,以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和算法技术为核心;云从科技则瞄准了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个领域,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其主要营收构成。
纷繁复杂的专有名词,往往令外行人不明所以。但抛开这些,有别于商汤科技的核心商业模式,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都是深耕不同的垂直市场。
例如旷视科技,其核心战略,可以简化为“硬核AIoT”——聚焦于把AI能力应用到物联网场景。
当前,物联网更多强调应用、设备之间的直接互联,仍然缺少智能的感知、分析和协同能力。基于此,旷视科技打造“算法+软件+硬件”的一体化产品体系,推出物联网时代的AIoT操作系统。
旷视科技为何选择物联网?以其招股书的表述,系聚焦于行业痛点明确、算法能产生极大价值的行业。其中,尤为有别于其他AI公司,旷视科技不仅做AI技术,也做硬件,更为垂直一体化。
“各家公司起步时的技术门槛与路线接近,商业化场景也都是从消费、安防、金融等领域开始,只不过在招股书中各家的表述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