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生代”明星基金经理来说,产品要有高收益、稳定的业绩,选对了赛道很重要。
今年,“老司基”在诡谲的市场里集体翻车。
老基民已转身,他们开始从一批偏成长风格的“中生代”基金经理里寻找新的机会。
与“老一辈”偏价值投资的明星基金经理——比如张坤、刘彦春、朱少醒、萧楠等“醉酒”的画风不同,“中生代”一批最著名的明星基金经理中有不少偏爱新能源、医药、科技等偏成长风格的行业,比如备受关注的“中生代”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赵诣、周应波、葛兰、袁芳等。
正在受老基民关注的“中生代”们,是什么支撑他们展现出了优秀基金经理的气质呢?
本文就将带大家盘点一下目前业绩不错且各具特色的几位中生代基金经理:冯明远、赵诣、周应波、葛兰、袁芳。
5位“中生代”明星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生代基金经理的基础筛选标准:
1.基金经理年限在3-7年;
2.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上;
3.任期期间中长期业绩比较稳定和优秀,几何年化回报率在20%以上。
总体来看,信达澳银基金的冯明远、农银汇理基金的赵诣、中欧基金的周应波、中欧基金的葛兰、工银瑞信基金袁芳都符合上述条件,他们是“中生代”中最受追捧的一批明星基金经理。
上述5位“中生代”的基金经理年限在4.5年-6.3年之间,管理规模都超过200亿元,任期期间的几何年化回报率在20%以上。
我们将从三个指标来探讨5位“中生代”明星基金经理,包括收益、风控、投资风格。
指标一:收益
基金经理的收益很重要,尤其是中长期业绩,这是市场选基的“黄金标准”。我们选取“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作为评价“中生代”基金经理收益的指标。我们对基金经理过往从业以来的中长期业绩的盘点,主要目的是用以预判基金经理未来业绩。
从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来看,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下同)从高至低排名如下:
冯明远32.29%>赵诣31.05%>葛兰29.20%>周应波28.67%>袁芳24.10%。
总体来看,5位“中生代”明星在任期期间的几何年化回报率在20%以上。这属于相当优秀的成绩,排在1000多位“中生代”中的前1/10。
同时,由于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不同,他们有不同的对比基准,所以我们超额收益也很重要。我们选取了“超越基准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来作为标准。
上述5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收益也都远远超越基准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具体来看分别为:赵诣50.27%、冯明远33.37%、周应波26.78%、葛兰20.28%、袁芳19.84%。
总体来说,重仓新能源(车)方向的冯明远、赵诣业绩表现最佳。重仓科技股和新兴产业的周应波,以及以“医药女神”闻名的葛兰,两者任职时间差不多,业绩也在仲伯之间,表现相对落后的是袁芳,她的投资除了新能源之外,与前面4位中生代基金经理不同的是,她还重仓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行业,而消费行业今年整体表现不佳。
指标二:风控
除了业绩之外,基金经理的稳定性也很重要。我们来看冯明远、赵诣、周应波、葛兰、袁芳的最大回撤情况。
今年A股经历了过山车行情,出现自2018年以来罕见的一轮大跌。数据的最近一年风险收益分析显示,冯明远、赵诣、周应波、葛兰、袁芳的最大回撤分别是-13.58%、-23.52%、
-20.38%、-26.05%、-17.15%。
最大回撤控制能力从高至低分别为:葛兰>赵诣>周应波>袁芳>冯明远。
相应的,年化波动率最大的是葛兰(32.82%),赵诣紧随其后(32.68%),周应波较低(23.12%),最低的是袁芳(21.18%)和冯明远(21.62%)。
再换一个角度,从择时能力来看,冯明远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都表现最佳。
数据显示,今年5位基金经理中,仅有冯明远的择时能力为正,其他4位皆为负。拉长时间至3年来看,情况同样如此,仅有冯明远的择时能力为正,其他4位皆为负。
其中葛兰的择时能力最差。事实上,葛兰擅长投资的医药行业今年是跌幅最大的行业之一。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或许是规模,葛兰的基金管理规模最大,超过800亿,是“中生代”主动权益类基金中第一人。事实上,规模大的基金很难择时和频繁交易,基本上适合的投资方式是大蓝筹长期持有。事实上,明星基金经理普遍出现管理规模大了之后业绩受影响。
总体来看,近一年,冯明远最大回撤控制得最好,择时能力最强,与之相对,葛兰这些方面表现皆垫底。而赵诣、周应波近一年最大回撤也都超过了-20%,袁芳相对好些,最大回撤在-17%。
指标三:投资风格
从投资方向来看,冯明远、赵诣、周应波、葛兰、袁芳偏成长。
事实上,大部分能够穿越牛熊市的明星基金经理都是自下而上选股。而随着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扩大,选股能力相对交易能力来说,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评估选股能力也非常重要。但历史经验显示,选对赛道对于“中生代”基金经理来说,也非常重要。
以下我们选取冯明远(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赵诣(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周应波(中欧时代先锋A)、葛兰(中欧医疗健康A)、袁芳(工银瑞信文体产业A)的一只代表性基金,看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