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泰国副总理兼外长敦以其40余年参与泰中关系发展的亲身经历,畅谈对泰中关系的看法,高度赞扬中国发生的巨变。敦表示,第一次看到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截然不同,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在不到40年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积极向上是中华民族的特性,推动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长期积累孕育所成。中国发生的变化毋庸置疑是一大奇迹,不仅要从物质方面来看待,更要看到中国各方面发展付出的努力。”
在中国不断发生变化之时,中泰两国经济合作日渐加深,双边贸易额持续走高。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中泰双边贸易额仍接近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7.67%。在继续保持泰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同时,中国还于2019年首次超越日本,成为泰国第一大外商投资来源国。
虽然已经取得累累硕果,但是两国仍将继续加强合作,创造更多共赢的成果。泰国驻上海总领事乐达·普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泰国的“生物—循环—绿色经济(BCG)”模式和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具体的商业和投资合作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因此,“商业和投资联系”是我们未来成功合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RCEP将深化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
《21世纪》:今年是东盟-中国对话关系建立30周年。我了解到你曾在东盟-中国中心(ACC)工作过数年。你如何评价中国-东盟关系?
乐达·普玛:鉴于新冠疫情的暴发,东盟和中国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真正的朋友在困难时期到来。东盟所有的朋友也高度赞赏中国,通过抗疫物资援助、疫苗生产、研究和开发,稳定了生产和供应链,为抗疫和恢复工作的国际合作树立了榜样。我们非常感谢中国在疫情期间发挥的作用和与东盟的合作。
东盟和中国可以采取积极务实的态度,在BCG、数字经济、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领域开展合作。
《21世纪》:你认为中泰关系将如何影响东盟的发展?
乐达·普玛:泰国已经采用BCG经济模式作为我们后疫情时代的国家战略,这可以为中国在促进生态和环境合作以及绿色复苏方面的“一带一路”倡议增加价值,以促进东盟和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伙伴关系,包括通过与曼谷的东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对话中心合作。
此外,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在协同“东盟互联互通2025总体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加强该地区的互联互通方面继续发挥作用。泰中两国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许多基础设施连接项目可以成为帮助东盟-中国互联互通具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你能从经济事务方面描绘下东盟的未来吗?
乐达·普玛:我想重申东盟作为链接点的意义,连接性的合作事实上已经帮助东盟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更大的联系,以及区域经济合作。两者都将支持强有力的经济复苏,并在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中创造有弹性的东盟。
为了确保经济复苏中供应链的顺畅,全面有效地实施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ACFTA)——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以及早日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协定,覆盖世界人口的1/3和世界GDP的30%,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看到RCEP不仅将加强东盟的中心地位,在现有的“东盟+1”自贸区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大该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更重要的是,这些区域正在加倍努力,从疫情的影响中重振经济。
根据预测,RCEP将为泰国的GDP带来额外的4%的增长。我们相信,RCEP将为泰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在出口和制造领域,如汽车零部件和食品加工。随着未来更多国家加入RCEP,将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2020年,中国与其他14个RCEP成员的对外贸易额为15.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1.7%。而中国的“双循环”战略可以与RCEP携手合作,促进区域增长。
我相信这不仅是东盟的未来,也是中国和各地区的未来。
长三角地区和泰国将有更多合作空间
《21世纪》:你提到中国在泰国的很多投资都来自长三角地区。能否详细介绍下?
乐达·普玛: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向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提交的投资项目价值9.85亿美元,相当于泰国FDI的14.9%。而在2021年上半年,中国向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提交的FDI项目约为5.77亿美元,相当于泰国FDI的6.5%。
然而,在疫情之前,中国在泰国的FDI项目达到了惊人的11倍增长,从2016年的7.61亿美元到2019年的82亿美元。我们认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可以成为泰国新冠疫情之后的国家复苏战略的关键投资伙伴。
关于长三角地区在泰国的整体投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汽集团的投资,上汽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总部设在上海,与泰国的CP集团有一个合资企业,投资规模超过100亿泰铢,目前正与泰国在电动车和汽车领域进行合作,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做准备。
我们的总领馆还与江苏智慧城市的建设公司密切合作,支持春武里府的高科技投资中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这也是中日三方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
此外,总部设在杭州的华立集团于2001年在泰国建立了第一家工厂,并与泰国安美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