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十强城市能耗报告:沪苏渝用电量居前三,北京深圳武汉每度电GDP产出最高
时间:2021-10-0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国庆之前的限电、停产,一些重点城市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

公开信息显示,9月下旬,有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上市公司发布了限产、停电的相关公告。

但也有一些城市并未受明显影响,9月27日,国网上海电力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目前上海电网供电形势总体平稳有序,可确保满足全市生产生活用电需求;9月28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对外表示,目前首都电网供应充足,平稳有序,可确保满足全市用电需求;9月29日,大族激光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主要产能在深圳市,主要生产基地未接到限电通知,不受限电影响。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行业,用电量则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城市维度看,用电量受到GDP、产业结构、常住人口、天气特征、电气化程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优化,高耗能产业减少乃至退出,城市的用电量可能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聚集,消费水平提升,电气化程度提高,用电量又可能处于增长状态。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2020年GDP十强城市的用电情况,试图从中窥见背后的城市发展特征和规律。

2020年,GDP十强城市的用电量排名依次为:上海、苏州、重庆、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和武汉。其中,苏州、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城市也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用电情况,同比涨幅大多在20%左右,武汉则高达30.3%,但用电量排名与去年全年较为一致。

总体看,10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占比都已经低于50%,但第二产业占全产业用电量的比例大多远高于第三产业(北京例外)。如果从单位用电量支撑的GDP这个指标来衡量,不同城市间拉开了明显差距,北京单位用电量支撑的GDP最高,达到了31.67元/千瓦时,苏州则为13.24元/千瓦时,仅相当于北京的42%。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的经济增长将受到能源使用、碳排放等约束。在能耗双控达标压力较大,以及电力供应紧张等情况下,最容易受到波及的便是高能耗行业。用电量只是衡量能源消费情况的指标之一,但也能够很大程度反映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当一个城市的单位用电量支撑的GDP越高时,往往也代表着能效更高,产业结构更加先进,在绿色低碳的转型趋势下,将可能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

上海苏州用电量均超1500亿千瓦时

上海是GDP第一大城市,其用电量最高在很大程度上属意料之中。纵向来看,2017年到2020年,上海的用电量分别为1526.8亿、1566.7亿元、1568.6亿元、1576.0亿元千瓦时,即连续几年的用电量都保持了较低增速。

分产业来看,2020年上海第二产业用电占全产业用电量的比例约为59.5%,第三产业用电占比约为40.2%,但2020年,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仅接近2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则为73%。

上海的情况也基本反映了重点城市的普遍规律——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远大于第二产业贡献的GDP占比。

2020年,苏州GDP大约相当于上海的52%,但用电量紧追上海。从产业结构看,苏州二产占比高达46.5%,在GDP十强城市中最高。但如果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0年上海和苏州分别为34831亿元和34824亿元,不相上下。

但苏州和上海的单位用电量支撑的GDP产出相距甚远,并且在十座城市中,苏州以13.24元/千瓦时“垫底”,其中的原因不仅在于苏州的工业占比较高,更在于其工业结构。

国家电网的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苏州工业制造业中,六大高耗能产业用电量的占比为41%。尽管这比2011年的49%已经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高比例。

最新可查的苏州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用电量为1023亿千瓦时,其中钢铁、化工、纺织、造纸等传统的高耗能行业均为用电“大户”。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例,二者的用电量占比高达27.8%,但同期二者的总产值占比仅为12.9%。

另一组可供参照的数据是,2019年,苏州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用电占比达到了15.4%,同样为用电“大户”,但其产值占比达到了31.5%。

不难看出,苏州在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但另一方面,在苏州较大的工业体量中,高耗能产业仍然占据了一定的比重,既导致总用电量较高,更拉低了单位用电量的产出。

从全国情况看,2020年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最高,达到了68.2%,第三产业用电量占比为16.1%,居民生活用电占比则仅为14.6%。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一轮限电背后主要有电力供应紧张、一些地区能耗双控压力较大等原因,以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对用电影响最大的是工业部门,尤其是高能耗产业。而对于工业型城市而言,第二产业仍有较大的节能降耗空间,包括使用节能技术,加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升级与退出,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等。

北京深圳武汉单位用电量支撑的GDP最高

从单位用电量支撑GDP这个衡量指标看,GDP十强城市中,北京、深圳和武汉的表现最为优异。

通俗理解,北京1度电产生了大约32元的GDP。2020年,北京的三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