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根据数据整理发现,年内券商结算模式发行的新基金数量已达到了80只,累计首发份额达到1200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券结业务转入常规,公司今年迎来了业务的爆发期,业务规模大幅度增长。”一家头部券商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多位券商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结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策鼓励,该模式将传统的托管人结算模式中场内结算参与人与托管人的职责分离,通过加强对交易行为的前端监管,可防范交易和结算风险;另一方面,清算数据返给证券公司,促进托管行结算模式下的风险敞口闭合,完善证监会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监管体系,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稳定。
与此同时,该模式下券商还可以与公募基金公司建立起深度的绑定,为公募基金提供集“托管、交易、结算、投研”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加强券商与基金公司的黏性和客户合作关系,促进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成为推动券商向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业务抓手之一。
政策鼓励券结业务
“券结业务近年来成为财富管理部门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导一直很重视,近期也在亲自抓业务的落地推广。”上海一家券商的机构业务部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所谓的券商结算模式,实质上是券商在中国结算开设结算资金账户,产品委托券商作为经纪商为其完成资金的结算交收。与基金产品传统的托管人结算模式相比,基金公司的业务对手方从银行转向了券商,这也为券商带来了可观的增量业务机会。
券结模式的兴起,受到了显著的政策推动。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我国商业银行作为公募基金的托管行和结算参与人,为托管产品办理结算业务,公募基金管理人租用券商交易单元参与交易,交易指令直接发送至交易所,而托管与结算都是由托管银行来承担,但是银行却无法承担交收责任。
一般来讲,托管银行通过对基金的资金闭环管理,监督资金流转,实现资金与指令的隔离,保障基金的资金安全。不过,一旦资金从托管账户中划出,托管银行随即丧失对基金资产的控制权。事实上,此前在一些私募基金的风险事件中,就出现了基金资金被挪用的情形,托管行虽然已经尽责,但是仍然难以彻底规避风险发生。
2017年,监管层推出公募基金采用证券公司结算模式试点草案,提出推动托管资格和结算资格审批分离,逐步将托管行结算模式变更为证券公司结算模式。2019年,监管部门发布通知,明确新设公募基金采用券商结算模式的试点工作已经正式转为常规。
基于公募基金产品和私募股权基金的较大区别,券结模式的安全性考虑也显得更加完善。
在券结模式下,场内业务参与主体包括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托管人三方。公募基金参与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指令首先由基金管理公司系统传至券商系统,券商对基金的交易行为实时验资验券,并承担起异常交易行为等的监控职责,随后交易指令才会到达交易所。证券公司的角色不再只是公募基金交易的“通道”,还要承担起结算和监控的职责。
券结模式的核心是什么?广发证券相关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解释,核心正是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的转换,即将管理人租用券商席位交易、直接向交易所申报委托成交的模式,转换为管理人作为经纪客户直接在证券公司开户交易、通过券商向交易所报盘成交的业务模式。
“券商结算模式将传统的托管人结算模式中场内结算参与人与托管人的职责分离,通过加强对交易行为的前端监管,可防范交易和结算风险,同时清算数据返给证券公司,促进托管行结算模式下的风险敞口闭合,完善证监会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监管体系,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稳定。”长江证券资产托管部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兼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孙艳芳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券结模式”中结算方和托管方的分离,更有利于保护资金的安全,证券公司结算覆盖开户、账户使用、交易、资金划转、清算交收等完整业务链条的风控条线,与基金公司的自主监控形成有效互补,防范基金投资交易风险事件。
孙艳芳认为,相较托管行结算模式,券商结算模式的优势是更便于进行投资敞口的风险控制,且不涉及最低备付金、结算保证金的缴纳,某种意义上资金效率更高。证券公司在开展券结业务之后,需对产品的交易行为实时验资验券,并承担起对公募基金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职责。
财富管理业务重要抓手
“券结模式有利于券商快速提升公募基金的销售规模和保有规模,是券商实现经纪业务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孙艳芳说。
孙艳芳介绍,联储证券在2021年初专门从财富业务相关部门、IT部门等抽调核心成员成立了券商结算业务推进工作小组,并根据“券结模式”与“托管行结算模式”在业务性质方面的诸多不同点,对系统改造、业务制度、操作流程等进行了完备的规划和布局。目前,联储证券机构柜台系统已和多家基金公司进行了系统仿真测试,最后的通关测试环节也是紧锣密鼓,下个月或将正式投入运行。
光大证券介绍,该公司自2020年3月首次开展公募券结业务,至今累计合作发行券结基金9只,募集总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