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到2021年,29载初心不改,29载风雨兼程,国电电力在党旗下茁壮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踏浪高歌,从“地方军”晋级“国家队”,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力公司的征程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足印。
拥抱改革阔步前行
国电电力成长的每一步都踏着中国电力改革的节拍。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第二个高潮。这年年底,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大连东北热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的区域性电力公司,在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势而生。
“1992年12年30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马桥子热电厂作为股份制企业通过评估资产价值,登记注册变更为大连东北热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1997年3月18日,东北热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A股市场最早的区域性电力公司。
上市,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陌生的,更何况是发电企业上市,但概念的懵懂丝毫挡不住员工的激动。上市那天,参加仪式现场的所有人都热血沸腾,大家都在大厅里高呼“600795”,激动地纷纷流下了眼泪。“这一天,将永记史册!”
2000年1月,原国家电力公司入主东北热电,东北热电重组更名为“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电电力成为当时国家电力公司在A股市场首个直接控股的融资窗口。此后,国电电力控股装机容量和总资产快速增长,完成了从区域性发电企业向全国性发电公司的华丽转变。
2002年12月,五大发电集团诞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成为国电电力的控股股东,国电电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实现了从单一发电企业向综合性大型电力上市公司的成功转型。
2017年11月,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国家能源集团成为国电电力第一大股东,国电电力被定位为集团公司常规能源发电业务整合平台。
历经二十九载发展,如今,国电电力己成长为全国第二大电力上市公司,产业涉及电力、煤炭、化工等领域,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20年底,国电电力资产总额3573.37亿元,控股装机8799.19万千瓦,总股本196.50亿股,分别是上市之初的948倍、3666倍和385倍。
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国电电力深刻认识到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要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始终,着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方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清洁电力之路。
早在2009年,国电电力就明确了“新能源引领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确立了“突出新能源发展,突出大机组、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水电开发,加快煤炭开发和清洁利用”的发展思路,吹响了绿色发展的号角。
国电电力坚持“绿色发展,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清洁高效利用能源,加强绿色燃煤发电技术研发,全方位抓好绿色煤电示范电站的规划设计,大力推进产业升级,积极建设安全型、高效型、环保型、灵活型、低碳型、智慧型“六型”燃煤电站,努力打造世界煤电发展的新标杆,塑造“绿色能源”新品牌。截至2020年底,公司常规燃煤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均满足国家标准和属地要求。
为实现“双碳”目标,国电电力加速布局新能源,风电项目遍布19个省、市、自治区,风机擎天,桨叶转动,清洁电能源源不断送入千家万户。2019年,国内首个高高承台基础近海风电场——舟山海上风电25万千瓦项目建成投产,国电电力风电从此海陆并进。
2021年,国电电力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光伏项目开发如雨后春笋一般,启动鄂尔多斯“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综合智慧能源基地建设,内蒙古新能源公司在煤炭采矿沉陷区建设的25万千瓦光伏电站即将投产,在江西备案屋顶光伏项目,在福建签订首个渔光互补开发协议,在山西签订首个农光互补项目协议……一个个绿色环保的新能源项目遍地开花。
创建一流追求卓越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汹涌而来,企业唯有顺应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发展,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企业”。
上海庙公司作为中国电力工程史最大的火电在建项目,4台百万火电机组同时建设,这是集团公司倾情打造的首个智慧化标杆电厂。国电电力大力推进智慧企业建设,按照本部智能数据管控中心、智慧火电、智慧水电、智慧新能源、智慧矿山“1+4”的总体布局,努力打造涵盖生产、经营、发展、党建等各领域的一流智慧企业,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国电电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搭建了30个创新平台,建立了47间科技创新工作室,持续加强科技攻关。“十三五”期间,投入科研资金近14.5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参与实施“超低NOx煤粉燃烧技术”“燃煤电站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等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省部级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