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金九”是销售旺季,但今年房地产市场却格外冷清。市场降温的信号已被房地产链条的各个环节所感知,房地产市场投资、销售以及房价数据整体下滑,受融资收紧与销售回款放缓两头夹击,房企流动性进一步承压,生存发展面临挑战,甚至引发市场对风险加剧的担忧。
在政策收紧、成交萎缩、房企流动性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房企及上下游企业生存情况如何?调控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证券时报记者日前广泛采访了开发商、中介、购房者、专家等,从不同维度勾勒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轮廓。
“一个月内,
我们店一共成交2套房”
“这个月我1套都没有成交,我们店一共就成交了2套房。”链家某中介纪某负责的区域是被称为“宇宙中心”的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这里聚集着众多科研院校、互联网科技公司,也有不少优质学区,在北京属于“寸土寸金”的价格高地,成交一直较为活跃。
今年上半年,纪某所在门店的成交量是每月十几到二十多套,而现在的成交量不到上半年的十分之一。
北京东四环外四惠区域某中介周某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最近他的成交频率是两个月一单,原来则是一个月两三单。
原本是销售旺季,今年房地产市场却格外冷清。需求端观望情绪加重,入市更谨慎;一些不急于出手的二手房业主已经撤下了房源。甚至有部分开发商放缓了拿地和开发进度,陆续有土拍流拍发生。
证券时报记者从深圳福田区一中介人员处获悉,最近客户看房的都是想买笋盘,大大低于前期成交价的才会成交。某小区相似户型,3月份成交价是460多万元,最近成交价只有335万元。
业主也在放慢出手速度。一方面,一些资金需求不紧迫的业主选择观望;另一方面,需要资金的业主更关注尾款能否及时到账,这一环节现在却充满变数。
一位链家业务员告诉记者,过去是批贷就可以去办过户了,拿新房本去质押,然后走放款流程。最近银行放款缓慢,部分银行甚至要等7个月后才放款,因此很多业主就要拿到尾款才交房。这样一来,从购房者的角度看,即使现在买了,也要到明年才交房。所以很多客户现在也不着急了,就多看看但不成交。
市场的疲弱已经传导至开发商。一位东部省份三线城市开发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边已经没有多少人去拿地了,明年除了几个拆迁的项目,其他的新楼盘目前还没听说几个。市场饱和,二手房抛压大。”
上述现象并非个例。克而瑞数据显示,8月克而瑞百强房企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分别同比降26%、20%,降幅较7月进一步扩大。7~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较2020年、2019年同期跌12%、2%,东部地区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分析,8月市场全面降温,重点50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连续多月环比下降,九成以上的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环比均下降,上海、杭州等重点城市同环比降幅均较大;价格下跌城市数量增多,深圳二手房房价连续4个月下跌,徐州、银川、金华等城市也出现下跌。
银行捂紧钱袋
房企销售承压
“金九银十”成色不再已是不争事实。在业内人士看来,楼市整体降温,实则反映政策调控已见成效。从“三道红线”到“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不仅使得房企融资端持续承压,也拉长了销售回款的周期,对于在偿债、拿地等多方面均需要稳定的现金流支撑的房企来说,形势越发严峻。
从融资端来看,房企债券融资方面,今年前8月融资规模累计增速较前7月加速下滑。贝壳研究院统计,前8月房企发债累计约6999亿元,同比下降21%。其中,8月单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规模约571亿元,环比减少39.8%,同比减少54.2%。
另一条主要的资金回流渠道即通过销售回款的速度也在减慢。央行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降低23.55%,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从增量角度看,据平安证券研报统计,新增房贷占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比重连续三季度下滑。2021年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新增房地产贷款2.42万亿元,同比降19.1%。其中二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7500亿元,占新增总贷款比重为15%,占比连续3个季度下滑。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受限于房贷集中度管理,有银行压缩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规模,还有银行部分区域性分行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全年的个人按揭贷款投放额度用完,使得后续该地区新的个人按揭贷款投放要靠存量移位再贷。
一位北京朝阳区中介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上半年各个银行的额度和排单都没有明显调整,近两年市场比较平稳,银行的二手房贷款额度是非常宽裕的,所以也没刻意节制。一直到8月份放款速度变化都不明显,但从9月份开始,个别银行开始不接单了。甚至有的银行放款要等7个月,这种情况客户一听就走了。某国有大行分支行都是这个情况,小银行更没法保证。
该中介透露,现在找银行做房贷的话,放款时间都不能保证,现在能接单的银行基本都要3个月左右。某国有大行一支行现在要求住房贷款客户签署承诺书,承诺7个月不放款客户也不能找银行麻烦。
“几家我们合作的银行都说不确定,会不会因为今年积压的单子导致明年一季度都没有额度,需要挪到二季度,或者会不会因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