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通"首日调查: 境内金融机构首选高信用评级香港债券 私募加大布局中资美元债
时间:2021-09-25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南向通”首个交易日,共有40余家内地机构投资者与11家香港做市商达成150余笔债券交易,成交金额约合40亿元人民币。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再添“新利器”。

9月24日,“南向通”正式启动。所谓“南向通”,主要指境内投资者经由内地与香港相关基础服务机构在债券交易、托管、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投资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相关债券。

央行数据显示,“南向通”首个交易日,共有40余家内地机构投资者与11家香港做市商达成150余笔债券交易,成交金额约合40亿元人民币。

“除了自营部门参与‘南向通’债券交易,我们正在研发基于‘南向通’的不同币种债券类理财产品,进一步丰富内地投资者的资产全球化配置选择。”一位境内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外,不少境内私募资管机构对“南向通”的投资热情同样高涨,因为他们认为“南向通”相比QDII/RQDII渠道具有更低操作成本、更高交易结算效率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向通”首个交易日,境内金融机构的投资范畴不但涵盖香港市场主要债券品种,还涉足美元、人民币、港元等不同币种香港债券。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南向通”资金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相关做市商的跨境托管、资金清结算、货币兑换、套期保值、境外债券做市交易能力无疑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众多“南向通”做市商对此已做足功课。在交易机制搭建方面,他们与上海清算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等基础设施提供全力合作,有效连接境内投资者与境外报价商,最大程度支持境内投资者对多币种境外债券交易、多样化托管结算路径的需求;在衍生品服务方面,他们则围绕境内投资机构差异化的汇率风险对冲、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对冲等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一位境内私募基金负责人透露,针对“南向通”赋予的多币种境外债券投资交易,境内私募资管机构希望能获取更加便利化的交易结算服务。

此前,香港金管局副总裁刘应彬表示,由于金管局中央结算系统对接内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时,暂时只能支持港元和人民币,所以CMU托管的“南向通”债券暂时只限于上述两种货币,因此拥有“南向通”资质的QDII金融机构可通过托管行存管债券模式,买卖所有币种的香港债券。

刘应彬透露,金管局与内地监管部门沟通,希望尽快提升CMU和CIPS系统对接能力,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多币种债券“南向通”服务。

记者获悉,下一步央行将继续会同香港金管局、两地基础服务机构和各市场参与机构,根据“南向通”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推动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

高信用评级香港债券缘何受青睐

一位参与“南向通”交易的公募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向记者透露,9月24日当天他们通过“南向通”渠道投资了点心债、香港特区政府债、外汇基金票据等高信用评级香港债券品种。

“毕竟,点心债的发行方主要是境内金融机构与大型企业,我们对这些企业机构经营状况比较了解熟悉,能有效管控相应的信用风险;香港特区政府债、外汇基金票据本身就是兼具高流动性与高安全性的债券品种,能提供足够高的投资安全边界。”他直言。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南向通”首个交易日采取类似投资策略的境内金融机构为数不少。

一家内地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他们主要通过“南向通”买入了央行海外票据、高信用评级金融债(点心债)等品种。

在他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之所以首选这些高信用评级香港债券,与其发行的“南向通”理财产品属性息息相关。比如他们发行的一款“南向通”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风险),因此在投资标的选择方面,他们更侧重选择高信用评级香港债券品种。

多位业内人士直言,在“南向通”开启初期,境内金融机构侧重配置高信用评级香港债券的状况将一直延续。究其原因,一是面对美联储缩减QE所引发的资本流动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加大等风险,境内金融机构“南向通”投资策略更侧重“以稳为主”;二是境内金融机构需要耗费一段时间了解香港债券市场不同类型不同币种债券的交易状况与定价规则,再逐步通过“南向通”渠道扩大投资品种范畴。

“不过,部分境内私募资管机构正打算通过‘南向通’渠道,迅速扩充中资美元债投资规模。”上述境内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相比QDII/RQDII渠道的额度受限且租用费用不菲,“南向通”则提供更低交易成本,以及更高的投资规模效应。

他透露,甚至个别私募资管机构还打算将部分投资境内信用债的资金,转而通过“南向通”渠道投资香港市场中资美元债。因为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境内成交价格低于90元的信用债里,约50%最终会发生违约,但在香港等国际市场,低于90元的债券最终违约比例只有2%。究其原因,是境外针对信用债违约的法治制度相对健全,对债券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善,且违约企业资产重组流程相对清晰透明,都令很多投资机构愿抄底违约债博取高回报,无形间给境内资本借道南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