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五大上市险企半年报出齐,这个半年就跌去万亿市值的群体也迎来了更多审视与考量的目光。
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保费增速仅为个位数,寿险新业务价值悉数下滑,财险业车险综改冲击未了。短期看,“偿二代”二期、“双录”等监管新政仍迫使保险业直面不确定性。长远看,更多答案尚待揭晓——“互助保险”、“百万医疗”、“惠民保”等价低质优险种疾速铺开,对商业保险基本面影响深远;长期人口红利逐步消减、科技与产业深度变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引领中国保险业走向何方……
变化,往往在不经意间开始。
上半年,五大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1437亿元,同比增长7%。除中国平安外,其余四家险企均有20%以上的盈利增长。
而根据最新半年报数据,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寿险、中国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寿险这五大上市系寿险公司,寿险代理人的数量较2020年末的419万人减少了83万人,半年降幅达19.8%,较2019年末的峰值更是直降了110.9万人。
内勤员工方面,披露数据的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今年上半年员工分别减少1006人、871人,缩减比例分别为0.97%、2.4%。如果将视线拉长,五大上市险企最新披露的员工人数较2018年或2019年的峰值差距已超4万人,其中中国平安单家减员3.2万人。
保费规模和净利润仍在增长,为何员工数量尤其是代理人数量逆势大跌?证券时报记者从数据窥探行业,试图通过解剖而获取这场“百万裁军”的真正答案。
百万代理人脱落
代理人数量骤减,无疑是当下保险行业最受关注的事件。仅今年上半年,保险销售队伍减员量级就接近百万。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这五大上市系寿险公司,销售人力总数合计为336万人,较2020年末的419万人减少83万人,半年降幅达到19.8%。
无一例外,五家寿险公司代理人数量均出现两位数以上的下滑,减少人数无一不在十数万以上。
其中,人保寿险大个险营销员从41万人降至25万人,降幅接近40%;新华保险个险销售人数半年时间从60.6万人减少到44.1万人,降幅为27.2%。两家公司近年首次出现销售人力下滑,此前两家一直追求做大销售队伍规模。
平安、太保、国寿这三家险企的销售队伍人数则先于上述两家下滑,相较各自最高时点,这三家险企最新代理人数量减少了20万人到50万人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与2019年末的447万人相比,五大上市系寿险公司最新代理人数量已减少逾110万人。
这还不是行业全貌。中国平安、新华保险有关负责人在新近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根据他们掌握的行业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行业代理人同比降幅超过20%,整个行业代理人数量已从900多万人下降至目前的400多万人。
抚今追昔。正如一家第二梯队寿险公司的总裁所言,寿险行业过去好不容易用了20年才把代理人做到了300万,2015年代理人资格证考试取消后不到5年,代理人便增至900万。
这两年代理人数量波动加大,部分险企率先出现代理人数量下滑,但远没有今年上半年如此普遍与夸张。放眼历史,保险业过去的浮沉,也远不及这几年由300万到900万,再到400万这般的“大起大落”。
跌势仍在寻底
百万级销售大军,为什么说减就减?
市场分析原因各异,包括监管要求清虚人力、疫情加大了保险销售难度、更多灵活的就业机会分流、人口红利在消退等等。
对此,各大险企在半年报中对代理人数量下滑亦有自述,甚至归因于“主动出击”。
最先启动寿险改革的中国平安直陈,以往粗放式的代理人“人海”战术难以持续,改革刻不容缓。平安寿险实施代理人队伍分层精细化经营,培养钻石队伍,发展优质新人,推动队伍高质量转型;中国人寿坦言,上半年行业销售队伍规模呈现一定波动,该公司坚持“提质稳量”的队伍发展策略,压实队伍规模;中国太保表示,该公司聚焦代理人队伍内质提升和产能提升,以服务增值和科技赋能打造新动能;新华保险则称,在行业传统营销体制遭遇瓶颈的大背景下,该公司积极探索传统营销模式转型,开展人力清虚。
然而,寿险代理人渠道改革绝非易事,代理人数量下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延续。
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兼联席CEO陈心颖近日坦承,打造“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的代理人队伍至少需要3年时间,包括渠道改革、引入绩优队伍替换落后产能,涉及数十万人,难度非常大。“希望大家衡量我们的成果,不只是看每一个季度的波动,我们明年有信心把这个模式的效果逐渐体现出来。”
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也表示,未来代理人队伍规模不会再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各家公司会更注重队伍质态和结构。“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就业选择偏保守,就业环境也趋于稳定,所以增员难度进一步加大,这是整个行业的状况。”
代理人队伍数量回落,何时见底?
新华保险副总裁李源对此表示,要看到一方面是脱落,另一方面各家公司正积极为新的增员想办法。“说不定今天已经见底了,要求提高以后,真正的绩优队伍、适合从业保险的队伍,也许还在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