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发文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东中西三条通路持续强化,通道、港口和物流枢纽运营更加高效,对沿线经济和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的总体目标。
点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沿线省(区、市)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协商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显示出强大竞争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
A股相关概念股主要有达刚控股、北部湾港等。(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达刚控股、北部湾港
【储能和可穿戴领域新突破穿在身上的电池研发成功】
据报道,我国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发现了纤维锂离子电池(FLIBs)内阻与长度之间的关联规律,有效解决了活性材料和纤维电极界面稳定性难题,连续构建出兼具高安全性和高性能的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该纤维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500圈后,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仍然达到90.5%。即使在曲率半径为1厘米的情况下,将纤维锂离子电池弯折10万次后,其容量保持率仍大于80%。该研究最新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点评:业内人士评价该研究是“储能领域和可穿戴技术领域的里程碑研究”。随着便携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的广泛应用,可变形的锂电池具有纸张一样的柔软以及可折叠的特性,使其在下一代超薄、易曲的电子设备中具有广阔前景,一旦这项研究成果能够在未来得以改进并投入商业化应用,或将对未来电子产品的设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凯恩股份在电气用纸和特殊长纤维纸领域拥有独有的核心技术,是国内唯一能够系列化生产电解电容器纸的企业。
玉龙股份石墨烯改性正极材料可以运用到未来的柔性电池领域。(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凯恩股份、玉龙股份
【工信部发放首张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许可证】
工信部近日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发放首张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许可证,这是自《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发布以来发放的首张许可证。
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综合性+专业性+特色性”的生态正在逐渐成型,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平台已经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超过7000万台,工业APP超过59万个。西部证券邢开允表示,5G+工业互联网赋能转型升级,企业通过连接大量工业设备上云,实现产业链各环节智能协同,对产业的赋能效应正在显现。
宝信软件深耕工业互联网+智慧制造,拥有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xInPlat;
中控技术是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持续推进工业3.0+工业4.0业务协同以及产品迭代升级。(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宝信软件、中控技术
【光伏装机快速增长驱动金刚石线需求提升产业链公司望受益】
据报道,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金刚石线价格的降低,光伏晶体硅片切割领域已成为金刚石线最大的应用领域,目前已占据金刚石线市场90%以上的份额。金刚石线是金刚石切割线的简称,也被称为钻石切割线或钻石线,主要用于光伏硅片、蓝宝石、磁性材料、水晶材料等硬脆性材料切割领域。
利用金刚石线进行切割,可提高切割速度,降低材料损耗,提升产品质量,实现环保生产和制造,但其成本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美畅股份、岱勒新材、三超新材等国产品牌技术不断进步、成本持续优化,国产品牌凭借其价格优势迅速抢占日本厂商的市场份额。目前,国产金刚石线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已接近60%。
在能源低碳转型及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快速增长,将推动光伏硅片需求增加,进而带动金刚石线需求的扩张。根据CPIA,2021-2025年在保守情况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从150GWh增长至约270GW,乐观情况下将从170GWh增长至约330GW,按照37.50万公里/GW测算,2021年全球金刚石线需求量约5625-6375万千米,2025年全球金刚石线需求量约10125-12375万千米,20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74%和20.48%,市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美畅股份是业内领先的电镀金刚石线供应商,市场份额近50%;
东尼电子金刚石线产品经过前期的技术设备改造,客户认可度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订单量增加,成本下降,营收和毛利均有大幅提升;
三超新材主营产品包括电镀金刚石线与金刚石砂轮,公司主流金刚线产品是细线0.040mm~0.043mm,粗线是0.16mm~0.45mm,均已实现量产。(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美畅股份、东尼电子、三超新材
【我国主导首个二维码码制国际标准发布可在多个领域行业规模化应用】
据媒体报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协会(IEC)正式发布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ISO/IEC20830:2021《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汉信码条码符号规范》。该国际标准是中国提出并主导制订的第一个二维码码制国际标准,是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国际标准制修订领域的空白,彻底解决了我国二维码技术“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