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胶细分龙头破局海外垄断 容大感光国产化渐入佳境
时间:2021-09-03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深圳宝安区福宁高新产业园的位置靠近机场。在园区一栋普通的高楼里,没有显著的厂牌,没有炫目的门庭,全球第二、国内最大印制电路板(PCB)感光油墨厂商容大感光的总部就坐落于此。

证券时报“走进专精特新小巨人”采访团首站走进容大感光,与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勇面对面深入交流。

作为市场热捧的光刻胶板块重要标的,容大感光对股价的起起落落始终保持一份平常心。黄勇向记者表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长久发展,公司时刻在对标国际龙头,从优势领域着手,坚持以自主研发,把握电子产业国产化的历史机遇,立志成为国际一流的感光化学材料企业。

坚持自主创新谨慎拿来主义

当证券时报采访团一行人迈入公司化学实验区,淡淡的油墨味迎面而来,每块窗户玻璃都被黄色贴纸遮挡住,走廊和实验室都笼罩在魔幻的黄光氛围中;透过走廊的玻璃望去,实验室里研究员倒腾着各类化学器皿,刻蚀、检测等设备仪器轻微轰鸣着。

“光刻胶是感光化学产品,对紫外线特别敏感,所以实验室只能用黄光源。”黄勇说。

从原理上讲,光刻胶就是在光照下发生化学反应,利用溶解度的变化将光学的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通过曝光、显影、刻蚀等一系列步骤实现电子电路从掩模板转移到基片上,电路板制作过程需要至少三种不同的光刻胶。

根据分辨率和基片材质的差别,光刻胶可以分为PCB光刻胶、面板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据IHS预测,2016年至2022年光刻胶消费量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至2022年全球光刻胶市场规模可超过100亿美元。

容大感光主营产品为PCB感光油墨,在业内有将其称呼为PCB光刻胶,包括湿膜光刻胶、光成像阻焊油墨等,同属于感光高分子电化学材料,通常产品分辨率等工艺要求相对较低;在PCB产值中油墨成本占比较小,约为2%,在中国大陆PCB感光油墨的市场总规模大约40亿元。

“这些感光化学品在电子产品的作用就像炒菜放的盐,不能不放,但也不能多放。”黄勇说。然而,就在这个细分市场,长期由日本太阳油墨等企业垄断。容大感光作为国内首批PCB油墨企业之一,经历了行业由外企全部高价垄断,到产品逐个突破技术封锁、打开市场的过程。

回顾发展历程,相比多数同行采取直接购买油墨配方,容大感光选择了更艰难的自主研发路径,全面掌握油墨配方与生产工艺。容大感光曾经有机会第一时间买下某外资企业配方,掌握当时还是技术空白的PCB感光阻焊油墨配方,但公司反复权衡,还是下决心自主研发。

“买人家的东西,核心技术很难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黄勇表示,因为产品都要升级换代,单纯购买了配方,后续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去溯源和改善。因为针对客户的不同型号的产品,油墨也需要相应调整和更新,所以定制化程度较高。

如今,容大感光掌握PCB感光油墨、光刻胶等产品的核心配方技术,已经成为国内生产PCB感光油墨产品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入列国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伴随着中国大陆印制电路板产业发展壮大,占据全球80%的产量规模,中国本土PCB油墨企业迅速崛起。容大感光在全球PCB感光阻焊油墨市场份额占比从上市时大约7%,逐步提升至2020年13%,位居全球第二。在客户层面,公司已经与下游PCB厂商形成了深度绑定,客户基本涵盖了A股全部PCB上市公司。去年,容大感光实现净利润5683万元,同比增长约五成;其中,PCB感光油墨实现销售额5亿元,同比增长约20%。

下一步,公司计划逐步扩大在高端产品以及外资市场份额。有机构分析,2020年全球PCB产业产值达到652亿美元,未来5G商业化、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趋势下,PCB市场将向高密度、高精度和多层化趋势发展,将进一步拉升PCB光刻胶的质量和需求。

产品升级破局中高端外企垄断

随着国产PCB感光油墨不断成熟并投入市场,此前一些由外企垄断的类型产品价格开始大幅下降。黄勇举了感光线路油墨的例子,2000年容大感光推出该产品时,日本同款产品售价达到200至300元/公斤,如今的售价大约降到当初价格的1/10。这为国产PCB厂商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也导致传统PCB油墨市场竞争激烈加剧,利润承压,向高端化的油墨产品进阶成为迫切需求。

容大感光将目光投向了感光干膜。据统计,该产品市场需求量是传统油墨产品需求量的2倍以上,但长期以来,国内市场90%的需求都依赖进口。目前有少数几家公司进行国产化,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占比约10%,高端还是由日本日立和美国杜邦等少数几家国际巨头垄断。

通过持续技术积累与储备,容大已经可以做到可平行替代日企主要感光干膜产品,并已通过验证,实现销售。另外,在汽车板、IC载板、软板等领域的PCB感光油墨产品,容大也已经通过厂商测试,步入量产化阶段。

“在我们看来,感光干膜领域中国大陆可替代的市场空间还有90%,平板显示的光刻胶还有95%以上,而半导体的光刻胶应该是99%。”黄勇表示。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显示产业已经从跟跑变为领跑,去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直接营收达446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晶圆代工也步入扩产潮,势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